(相關資料圖)
運用科技手段進行長城完整普查登記;完成長城及相關遺跡遺存保護范圍界線設置;建設中國長城博物館數字化“互聯網+”展陳體系……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公布《八達嶺長城保護規(guī)劃》,明確在現有明長城關城段、水關段、古長城段三段已開放展示段基礎上,延慶區(qū)八達嶺長城將新增長城開放展示段;2025年前,關城段和水關段長城部分開放區(qū)域有望擴大。
依據規(guī)劃,八達嶺長城保護區(qū)劃分為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其中,保護范圍共2片,包括八達嶺長城片和上關城遺址片,總面積約3892.29公頃;建設控制地帶依據北京市文物保護區(qū)劃分類要求分為3類,總面積約3147.71公頃。
規(guī)劃描繪了八達嶺長城的展示利用布局,為“一嶺一溝、兩核多點”的結構。其中,“一嶺”指位于山嶺上的長城主線,“一溝”為關溝溝域;“兩核”為居庸路北端的八達嶺關城和岔道城城堡;“多點”包括長城遺存展示點、石峽城堡展示點、京張鐵路青龍橋展示點、岔道萬人坑展示點、關溝七十二景等。展示點片聯動各個展示點、景區(qū)之間以徒步、自行車道為主的歷史文化探訪線及旅游路、鄉(xiāng)道銜接。
文物部門將開展田野考古調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對八達嶺長城進行完整的普查登記,完成長城主體、土邊、石邊和相關遺跡遺存的數據采集,建立八達嶺長城數據管理系統;同時,對已開放段長城進行日常維護,未開放段長城進行保護修繕,損毀嚴重段長城開展搶險加固;完成長城及相關遺跡遺存的標志標識和保護范圍界線標志的設置,建立安全監(jiān)測系統等。此外,八達嶺長城環(huán)境整治工程方案將制定,對保護區(qū)劃內用地及建筑、步行道路、公共設施等進行調整和改造,開展地形地貌修復和植被培養(yǎng)。
將來,八達嶺長城的展示利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規(guī)劃提出,在現有明長城關城段、水關段、古長城段共三段已開放展示段基礎上,計劃向兩側延伸新增長城開放展示段,并新增青龍橋段和花家窯段長城為開放展示段;整合石佛寺村、岔道城城堡、青龍橋口、石峽城堡等長城重要節(jié)點,展現八達嶺長城整體軍事防御體系格局。
依照規(guī)劃目標,2022年至2025年,對文物進行保護措施后,關城段和水關段長城部分開放區(qū)域將擴大;八達嶺中國長城博物館建筑改造提升和數字化“互聯網+”展陳體系建設完成。到2030年,關城段至水關段長城全部開放;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展示區(qū)域的展陳體系進一步提升。
2031年至2035年,通過文物本體的搶險、維護和環(huán)境整治以及規(guī)范化管理等工作,延慶區(qū)八達嶺長城將得到全面系統保護,以規(guī)劃區(qū)內各段長城為骨架,聯系長城相關遺址、遺跡,形成綜合展示的大格局,建立長城歷史文化研究基地。此外,本市還將通過合理規(guī)劃,調整用地性質,實現文物保護、展示利用與當地經濟發(fā)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