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初冬已至。眼下,房山拒馬河流域的黑鸛陸續開始遷徙,飛往溫暖的南方過冬。隨著黑鸛種群數量擴大,目前全市已有約100只。
“我們最近在拒馬河邊監測,發現黑鸛數量減少了很多,它們要正式啟程南下了。”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說,“23日中午,遠處飛來幾只外地黑鸛,本來在河邊的北京黑鸛也迅速集結、起飛。”
拒馬河邊懸崖陡峭,風在這里會形成上升氣流。黑鸛很聰明,它們會在峭壁旁揮舞翅膀,跟隨氣流慢慢盤旋上去,兩撥黑鸛在空中玩了一會兒,然后一部分啟程飛走,另一部分仍選擇在北京越冬。
黑鸛是一種非常優雅的大鳥。李理告訴記者,哪怕是來自不同家鄉的黑鸛,互相之間也非常友好,如果彼此看不對眼,最多也就是拉開距離,很少打架。“黑鸛與鶴不同,它不善于鳴叫,而是用肢體語言來打招呼。”李理說,“它們的尾巴內側羽毛是白色的,跟同類打招呼時,會展開成一個小扇子。然后頭部拱起來,長長的嘴巴貼近胸脯。”
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2年前,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正式建立,首個監測站就在拒馬河流域,黑鸛至今仍是野保隊員們年年牽掛的候鳥。近年來,隨著本市生態空間持續擴大,野生動物保護的力度也在增大。拒馬河的黑鸛從三五只增長為70只左右,共發現了11個巢穴,不遠處的大石河也有1個巢穴。此后,野保隊員又分別在門頭溝、延慶各發現了1個巢穴,平谷、懷柔、大興等地,相繼發現黑鸛的身影。如今,黑鸛在北京市的總數約為100只。
北京的黑鸛,有的飛往南方越冬、繁殖;遠方來的黑鸛,有的留在北京,成了上門女婿。明年1月,它們將會開始相親,共同組建家庭。南來北往不同家族的黑鸛“通婚”,能夠為這種珍稀物種注入“新鮮血液”,讓種群更健康。
在普通人看來,黑鸛都是黑羽紅嘴,互相之間很難分辨,但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隊員們卻自有秘訣。“我們憑借多年巡護經驗,發現黑鸛眼睛旁邊的紅色斑點,大小略有不同。我們就是憑借這細微的差異,來分辨不同的個體。”李理說,“當然,這種方法目前只是個嘗試,我們還要看以后是否能有新的突破。”
冬天已經來臨,一部分戀家的黑鸛選擇在京過冬。拒馬河的陽面不結冰,它們就在那里覓食,最愛吃的是泥鰍、花鰍、嘎魚,白條、馬口、寬鰭鱲等魚類也可果腹。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供圖)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