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跟著清代人打一段八段錦,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宛若一套“保健操”的實況轉播,《注解傷寒論》《本草經集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中醫藥著作擺滿了一面墻……最近,“智慧之光——中醫藥文化展”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揭面紗。
中醫藥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作斗爭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具有鮮明而又獨特的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和防治觀,實現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和統一,蘊含了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
此次展覽以中醫藥文化為主線,遴選500余件(套)文物藏品,類型涵蓋玉石、陶瓷、骨器、金銀器、古籍、書畫、革命文物等,輔以200余件(套)藥材實物,按照“文明之鑰”“攝生之道”“靈蘭秘典”“器藥擷英”“傳承創新”五個單元,從發展歷程、防治觀念、醫學典籍、中醫藥材、診療器具、未來展望、國際合作等不同角度出發,輔以多個數字影像和互動項目,力求充分展現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理念的中醫藥文化體系,深刻反映中醫藥自主知識體系的形成、演進和對世界的杰出貢獻。
展廳里,觀眾可以看到《傷寒論》《本草綱目》等杏林典籍,還可以與華佗、孫思邈等岐黃名家“對話”。很多中醫藥“之最”展出。比如《五十二病方》出土自馬王堆漢墓,原本沒有書名。整理小組按照其目錄后題有“凡五十二”字樣命名。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醫方著作。《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纂的成藥標準。目前臨床常用的藿香正氣散、四物湯、牛黃清心丸等都出自此書。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