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0 日消息,還記得去年騰訊用 AI 技術種出的黃瓜嗎?今年,在 “第二屆國際智慧溫室種植挑戰賽”上,騰訊借助自研的 AI 算法和技術經驗,打造了 “騰訊 AIoT 智慧種植方案 iGrow”,并用這項技術種了番茄。遼寧作為第一期試點迎來小豐收,每畝每季凈利潤增加數千元。
據介紹,遼寧的 iGrow 方案包含傳感器、控制器、邊緣網關等工具,在騰訊云上搭建配套 PaaS 平臺,種植決策和溫室控制均可自動執行,農民只需要在種植、采摘、設備日常維護之外做少量基礎農活,節約了人力。
試點顧問、有多年種植經驗的資深農業技術員劉建華說,作物在不同的生長周期對溫室環境有不同要求。以溫室溫度為例,傳統小番茄種植中,農民應在苗期、花期、果期設定不同溫度,但很難精準識別每個時刻下環境和作物生長狀態的細微變化,從而判斷對應的理想溫度,所以在一個種植周期內,農民通常會估算一個固定溫度值來操作,這非常依賴經驗,無法實現低成本條件下,精準、實時、自動的種植決策優化和溫室控制。
而 iGrow 的智慧種植方案,具有自動智能、因時制宜、高效精準等特點,用 IoT 傳感器按分鐘或小時的高頻密度,采集空氣 / 土壤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光合有效值等多種環境數據,優化后的 iGrow 溫室仿真器能快速做大量種植模擬(15 秒模擬 82 個生長周期),再用不斷優化的強化學習 AI 算法選擇最佳種植決策,最后自動控制溫室,精準利用資源,提高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據悉,本屆比賽的番茄種植仿真器中還新增了肥料控制,能夠精準地施放作物所需肥料,減少資源消耗。在作物管理模塊,模擬器還可以設定一個簇中的最大果實數,并支持留葉策略和留果策略。此外,新增了 3 種遮光選項,包括透光型、透氣型和遮光型,來更好地適應實際種植環境。
去年首屆比賽課題為黃瓜種植,吸引了微軟、英特爾、騰訊與中國農科院等頂級企業與機構參賽,騰訊 AI Lab 自研的 iGrow 方案在比賽中獲得 AI 策略第一名,攻克了機器智能嵌入農業專家知識的難題,4 個月內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 17% 的凈利潤增長,產量媲美 20 年經驗的農業專家組。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