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在眼前,已經開了很多很多遍,每次我總是淚流滿面,像一個不解風情的少年”。這首曾被羅振宇拿來做《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的背景音樂的作詞人有兩個,一個是吳曉波,一個是羅振宇。
同為財經記者出身,吳曉波和羅振宇無疑是知識付費領域最大的兩個IP。羅振宇的思維造物和吳曉波的巴九靈,也被公認為知識付費領域的頭部企業。
“課程的本質是激發稟賦,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羅振宇在2019-2020“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講到。迄今為止,“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已舉辦了六年。
另一邊,吳曉波的“吳曉波年終秀”已舉辦五年。引人注目的不僅是兩人的演講,還有他們各自的商業帝國。在上市進程中,他們還有什么故事要講?
一級市場的兩家“明星企業”
2012年12月,羅振宇在優酷上線自己的視頻脫口秀《邏輯思維》。2014年6月,其注冊成立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5月,羅振宇推出“得到App”。到了2018年,“得到大學”的成立讓思維造物有了新的突破,教育屬性逐漸增強。2020年9月25日,思維造物披露招股書,擬登陸創業板。
另一邊,2014年吳曉波以藍獅子為載體推出“吳曉波”頻道,進軍新媒體和數字化閱讀。次年,皖新傳媒以1.57億元收購藍獅子45%股份,成為后者第一大股東;吳曉波退居二線。同年,吳曉波成立巴九靈。2016年,吳曉波將“吳曉波頻道”置入巴九靈,開始獨立運作該產品。2020年6月,巴九靈接受上市輔導,擬再次沖擊A股。
創始人的個人IP足夠強大,使得兩家公司在融資時均頗受各方青睞。
從估值上看,思維造物被寄予的期望或許更高。天眼查顯示,思維造物經歷了五輪融資。最近一次融資在2017年9月,為數億元的D輪融資。2020年8月,北京證監局披露思維造物將于創業板上市。擬募資10.37億元,整體估值達41.5億元。
巴九靈則獲得兩輪融資:2017年1月完成了摯信資本、浙商創投、頭頭是道投資基金、普華資本等合共1.6億元的A輪融資。8個月后又完成了君聯資本等的A+輪投資,估值20億元。
從上市進度看,思維造物似乎要領先巴九靈一步。自2017年底,思維造物就多次傳出上市消息。但直至2019年10月,北京證監局官網才披露其將于科創板上市,輔導前期準備已于2018年12月開始,持續至2019年8月。但2020年8月北京證監局另有披露,思維造物將轉為創業板上市。
相較于思維造物,巴九靈的上市之路更加坎坷。2019年,全通教育擬作價15億元收購巴九靈96%股權,后者或借此實現“借殼上市”。然而,受種種因素影響,雙方的交易最終失敗。并購折戟后,直至2020年6月,浙江證監局才公示了巴九靈的輔導備案文件:其輔導期大致為2020年6月-11月。
誰的業績更勝一籌?
據相關公告顯示,思維造物和巴九靈在商業模式上有較高的重合度。思維造物在線上主要通過“得到”APP、“思維造物”公眾號等向用戶提供課程、聽書和電子書等產品;線下則主要通過“得到大學”、“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等提供產品完成變現。
巴九靈在線上主要通過公眾號“吳曉波頻道、德科地產頻道”及890新商學APP等,向用戶提供課程等產品。線下則主要通過企投家學院、新匠人學院、專題知識傳播等提供產品。
雖然同是知識付費企業,但兩家公司在企業定位和用戶定位上并不相同。在招股書中,思維造物定位為一家從事“終身教育”服務的企業,其中“得到”的定位是“知識服務內容電商”,目標群體是年輕白領。
巴九靈則在輔導文件中表示,是一家“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知識產品服務提供商”,專注于泛財經領域知識產品及服務的生產與提供。旗下新商學APP定位“新中產知識學習平臺”,目標客群是新中產階級。
在財務數據上,兩家公司的表現各有千秋。
營收方面,2017-2018年,邏輯思維的營收均高于巴九靈。單個年度來看,邏輯思維的營收是巴九靈的1倍左右。
凈利潤方面,2017年思維造物的凈利潤高于巴九靈。但2018年,巴九靈的凈利反超思維造物——當年巴九靈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0%,思維造物則同比減少21.3%。
細化到營收組成上,思維造物與巴九靈的線上/下業務占比不同。近三年,思維造物的營收結構中線上業務規模要明顯大于線下;但線下業務所占比重正逐漸增加。
與思維造物相反,巴九靈的營收主要來源于線下。據全通教育相關公告顯示,2018年巴九靈業務板塊主要分為泛財經知識傳播、企投家學院、新匠人學院和知識付費四項。2018年,上述四項業務的收入占營收比重分別為44%、13.8%、13.5%、28.6%。也就是說,線上(知識付費業務)占比不超三成,線下業務占比超七成。
從現有的財務數據來看,兩家公司各有所長——一家規模夠大,另一家凈利潤增長態勢更好。但對于兩家機構來說,誰能把知識付費的故事繼續“好而美”地寫下去,是兩家創始人共同面臨的議題。
“個人IP證券化”備受質疑,翻車事件層出不窮
依靠個人IP發家的公司,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將如何擺脫對“個人IP”的依賴、減少風險?相較而言,思維造物基本實現了去羅振宇化,而吳曉波對巴九靈的影響力仍然較大。
巴九靈的核心資產就是吳曉波頻道。但巴九靈與吳曉波的這種緊密關系,也在全通教育的收購案中埋下了一顆隱形炸彈。深交所曾兩次向全通教育下發問詢函,都直指巴九靈與吳曉波的個人綁定關系、依賴程度。
而思維造物基本實現了去羅振宇化。據公開信息顯示,得到APP聚攏了吳軍、梁寧、萬維鋼等一眾均有較高知名度的“知識大V”,而巴九靈中具有同等知名度的大V僅有吳曉波一人。
但除“個人IP證券化”的質疑以外,近幾年來,羅振宇和吳曉波“身上的光環”已逐漸褪色。
2015年,羅振宇在國家游泳中心第一次舉辦跨年演講。當時正值雙創熱潮,羅振宇登臺回顧商業熱點、展望未來的商業趨勢,點燃了無數互聯網從業者、投資人內心的一把火。
但5年時間過去、移動互聯網紅利漸消,回顧變得越來越平淡,未來也越來越難預測。“時間的朋友”曾幫助深圳衛視奪得收視率第一名,但羅振宇2019-2020年的跨年演講,于同時段的收視率卻已跌出前8。
另一邊,2020年6月吳曉波開了一場名為 “新國貨首發”的直播秀則慘遭“翻車”,因為價格不菲的“坑位費”和最終效果數據間的懸殊差異而被推上風口浪尖。60萬元的坑位費,實際成交額不到五萬,其中一款三段奶粉只售出了15罐。吳曉波也在公號里自嘲,“很多年后,回想起無比尷尬和羞愧的今天,我會對自己說,‘我可是那個開過直播、翻過車的吳曉波’。”
如今,思維造物與巴九靈爭相上市,資本市場還能否買賬仍是未知。知識付費賽道到底能不能跑出公司上市?思維造物與巴九靈到底誰能扛起上市大旗?一切還需資本市場來進一步檢驗。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