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保險的保障下享受著家庭醫生的服務,這樣的模式你喜歡嗎?昨天,記者從市衛健委獲悉,我市正探索商業保險支持下的家庭醫生服務新模式,不斷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商業保險和家庭醫生如何“嫁接”?在探索試點的鼓樓區建寧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碰到了62歲的陳女士,她的老伴營先生是一位腦卒中患者,之前簽了家庭醫生,今年9月份,社區針對需要康復的慢性病患者推出了一款“保險+家庭醫生”的服務包,價格為220元/年。如果在康復期,出現了跌倒或者意外傷亡,可以獲得賠償,這等于給生命又上了一份“保險”,而且家庭醫生的服務又擴容了。
陳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和子女相距甚遠,兩個老人不懂醫療,很難準確察覺病情。“我們的身體出現異常,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家庭醫生,立即給他打電話,記得去年情人節晚上,老伴突然頭昏,有了前面中風的經歷,我不敢怠慢,心亂如麻,我立即給家庭醫生打電話,他讓我查下我老伴的生命體征,在確定沒有大問題的情況下,我才放下心來。”陳女士滿意這樣的保險式家庭醫生服務。南京建寧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的“康衛保”家庭醫生服務包比較受歡迎,通過家庭醫生管理,讓患者不出或者少出并發癥、少花錢,同時有商業保險“加持保障”,多方共贏,現在已經有十多人簽約。
建寧路社區衛生服中心主任吳玲霞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為中風后需要康復的患者專設的商保式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接下來,他們也會在糖尿病等慢性病病種上進一步摸索。另一種探索是保險公司出資購買家庭醫生服務。江北新區由社區調查摸底、保險公司確認,將200余名生活相對貧困的殘疾患者、建檔立卡投保人作為試點服務人群,由保險公司出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制健康管理服務包,為試點人群實施消化道腫瘤等早癌篩查等八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據悉,新模式的探索突破了以保障給付、理賠為核心的傳統保險理念,開展預防為主,構建健康評價、特色醫療、管理干預、評估反饋的全程綜合管理閉環服務,改善、提高居民健康狀況,減少醫療理賠費用支出,從而減少醫療衛生費用支出,也讓老百姓身體更健康。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