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原標題:定位群眾“需求點” 堅持“開門辦實事”(主題)
——上海浦東新區推出項目雙向認領工作機制見成效(副題)
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顏維琦
一場雷雨,令白露節氣這天的上海有了些許涼爽的秋意。當天下午,浦東新區城管陸家嘴中隊的黨員來到了嶗山三村,將一床嶄新的鴨絨被送到了居民龔阿姨手中。
“我蓋了一輩子的棉花被,從來沒有蓋過鴨絨被,謝謝黨,謝謝你們,實現了我的心愿,這個被子摸上去很軟,真舒服……”龔阿姨一邊撫摸著鴨絨被,一邊開心地說。今年6月,浦東新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微心愿”集中發布,龔阿姨的“一床鴨絨被”作為2015個微心愿中的一個,被浦東新區城管陸家嘴中隊黨支部認領。在“圓夢微心愿,黨心暖我心”活動中,支部黨員們積極響應號召,主動捐款,為低保低收入家庭、特困老人、困難職工等群體采買心愿禮物和幫扶物品,為他們的生活增添幸福感和安全感。
“雙向認領”工作機制最初源于上海的社區黨建,是街道黨工委貫徹“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要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要求的具體實踐。著眼于兼顧社區群眾與區域單位的具體需求,街道以項目化方式建立體現“資源共享、協作共贏”的資源和需求項目清單,使資源和需求雙方一目了然,推動實現了“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受益”?;陧椖侩p向認領在區域化黨建中的良好效果,浦東新區在今年“七一”前夕推出了“黨心暖我心——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雙向認領活動,把黨的關懷和組織的溫暖送到黨員和群眾的心坎上。
此次項目雙向認領活動在全區層面18個“民心工程”和35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基礎上,從2300多個重點民生項目中選取了5個代表性項目,除“我為群眾辦實事·微心愿”外,還有“暖心書桌”“暖心助老”“暖心體檢”“致敬榮光”。一批區域單位黨組織代表在這次活動中分別認領了這5個項目,并發出倡議,希望更多黨組織和黨員參與區域化黨建雙向認領。
在雙向認領的項目中,群眾需求始終是導向。浦東新區區委在前期調研中發現,一些困難黨員無法享受“65歲以上困難家庭免費體檢”的政策,多年沒有定期體檢。他們當中有些還承擔著家庭的重擔,需要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為此,區委組織部發起“暖心體檢”項目,區衛健委認領后,安排在七所區屬二、三級醫院的體檢中心,通過每年1000名、三年一輪的方式,全覆蓋地為困難黨員進行免費體檢。
不久前,在浦東新區公利醫院,8位來自洋涇社區的困難老黨員成了“暖心體檢”的首次體驗者。除了常規體檢項目,醫院健康管理部結合老黨員的實際情況,將腫瘤指標12項、腹部彩超、泌尿系彩超等特色檢查項目也一并納入。來自仁濟醫院的專家針對老人們在檢查中發現的各種問題,給出合理用藥、飲食、鍛煉等指導意見。相關檢查結果則由洋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為老黨員詳細記錄在冊,并建立完善個人健康檔案,方便日后跟蹤。細致周到的服務,不僅解決了老黨員的實際困難,還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組織的溫暖。
浦東新區“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雙向認領活動,除了聚焦黨員關懷幫扶,也同樣關注“老小舊遠”問題。比如由區民政局和區婦聯雙向認領的“暖心書桌”項目,為20戶困難家庭的青少年改造學習空間,給55名困境青少年選配屬地化的“鄰家媽媽”,給予他們日常關愛;由區民政局和區級機關黨工委雙向認領的“暖心助老”項目,開展“一支部結對一特困老人”行動,為全區265名60周歲以上散居特困老人提供陪同就醫、上門探望和定期聯系等關愛服務。這兩個項目,切實提升了“一老一小”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定位群眾“需求點”,堅持“開門辦實事”,浦東新區通過項目雙向認領機制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力量,準確、有效地服務民生,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