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論壇舉辦
光明日報北京9月16日電(記者 陳雪) 近年來,有賴于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的版權合作,眾多中東歐國家的優秀圖書走進中國,受到中國讀者的歡迎。9月15日,作為第二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重要活動,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論壇在京舉辦。
本屆論壇以“深化出版合作互惠,助力文明交流互鑒”為主題,圍繞文化互譯、教育出版和少兒出版國際合作三大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了出版業、作家、翻譯家之間如何通過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之間的人文交流、跨文化理解和文明互鑒。
中宣部副部長張建春在主旨演講中對聯盟未來建設和發展提出了三點倡議,包括追求合作共贏、共建聯盟優質出版合作平臺,以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目標、推進務實出版合作,持續提升合作水平、推動聯盟可持續發展等。
“通過翻譯進行交流,一直是所有文化不斷前行的重要力量?!彼孤逦哪醽嗰v華大使蘇嵐在致辭中談及了翻譯工作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就是文化交流和翻譯的直接受益者,到目前為止,我已有40余種語言的100多個版本的翻譯詩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說,為了讓人類在更為廣闊的精神領域中增加了解和互信,我們的詩歌及不同門類作品的翻譯顯得極為重要。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堅介紹,目前,中國與中東歐出版企業之間版權貿易數量已從2017年50多種增至去年的100多種。反應當代中國和中國文化的重要出版物,往往能夠在第一時間走進中東歐各國。同時,國內也翻譯了中東歐的許多文學作品,而且有一些作品還是一版再版。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在2019年至2020年兩年之間,就收入了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城堡》以及三位捷克作家的作品。
據悉,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于2018年8月正式成立,秘書處設于外研社,目前已有52家成員單位,涉及100余家出版社,覆蓋13個中東歐國家。4年以來,已促成聯盟成員單位之間實現200余項版權合作。
本屆論壇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主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