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是東風,奉命接你們回家——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搜救回收目擊記
新華社酒泉9月17日電
奉青玲、鄭偉杰、米思源
地處戈壁深處的這里,本來沒有名字。如今,它叫東風著陸場。
神舟十二號,是第一艘返回東風著陸場的載人飛船。
上午9時,為了迎接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歸來,地面分隊人員已經在戈壁灘上整裝待發。
伴著螺旋槳旋轉發出的轟鳴聲,5架迷彩涂裝的直升機梯次盤旋起飛,在天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各搜救分隊已抵達至預定地域。陸、空搜救分隊協同配合,組成遠近結合、高低互補的無縫搜索回收體系,對返回艙的返回姿態與位置進行實時監控。
搜救指揮所內,操作崗位人員早已進駐崗位;
戈壁各個點位,警衛人員部署就位,清場任務早已完成;
地面基站,技術人員展開設備進行最后的業務測試……
大家都在等待著那一刻,迎接在太空駐留3個月的神舟十二號3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凱旋。
為了確保不論飛船著陸于何處,都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搜索發現返回艙,著陸場區指揮部把著陸區域拆分,在著陸核心區、著陸區、大范圍偏差區分別部署了專業力量、地方緊急動員力量和應急力量三位一體的常急兼備搜救力量體系。
12時43分,北京飛控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發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軌道艙和返回艙成功分離。
隨后,飛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和推進艙分離,“太空三人組”正式踏上回家之路。
“返回艙出黑障”,對講機里再次傳來消息。返回艙向東風著陸場飛奔而來。
最早捕獲返回艙蹤跡的,是被稱為黑障“鷹眼”的雷達操作手胡長青。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的飛行速度非常快,要想及時準確捕獲目標,必須穩、準、快。胡長青和隊員們提前三個月轉戰到荒無人煙的沙漠腹地,在沒有生活保障的艱苦環境里,練就了精準捕獲的“鷹眼”。
“現在通報第三次預報落點。”有了更明確的搜索區域,直升機適時調整待命位置,地面分隊一組迅速向預報落點機動。
沙丘、陡坡,地面搜救隊的猛士車朝預定著陸區奔馳。
“彈傘艙蓋,開傘”,空中,紅白相間的降落傘打開。
按照測控流程,東風飛控中心從北京飛控中心接過指揮權。
“反推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著陸,降落傘如一個放了氣的氣球,緩緩垂落。
“神舟十二號報告,神舟十二號已安全著陸”。飛控中心響起了航天員的報告聲,3名去太空出差的航天員,終于回到了地球的懷抱。
5架直升機依次降落在距返回艙約100米遠的戈壁上。焦黑色的返回艙散發出淡淡的焦糊味,一名搜救隊員將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插在返回艙旁。
地面分隊到達后,迅速建立后送通道,并開展現場外圍警戒。
“你們好,要開艙了,請注意一下!”在返回艙門口,開艙手馮毅對艙內的3名航天員喊話。
“好的。”從返回艙里傳來聶海勝平穩的聲音。
隨著艙門緩緩推開,眾人翹首以盼,3名航天員逐一出艙。
“歡迎回家!”馮毅對凱旋的英雄致以誠摯問候。
按照搜救流程,隊員們將航天員從艙門搬運到椅子上,隨后進行生理數據采集、健康體檢、生活護理等。
與此同時,艙內狀態確認、信標狀態檢查和回收主傘工作也有序展開。返回艙被平穩吊裝至平板車上送回北京。
伴隨著直升機的再次轟鳴,裝載航天員的直升機再次起飛,將航天員送回后方。
中國空間站階段的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