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船起航地:著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
7月底,浙江省公布了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首批試點名單,地處長三角腹地的嘉興市南湖區榜上有名。
百年前,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宣告成立。南湖黨員干部群眾汲取黨史偉力,守好“紅色根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船精神,使南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豐饒秀美的“魚米之鄉”正蝶變為富庶、均衡、和諧發展的先行地。去年南湖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8856元,城鄉居民收入比1.5:1,成為全國城鄉發展最均衡的區域之一,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了生動的實踐。
為全民精神富裕點燃“紅色引擎”
今年72歲的朱水源是南湖區建設街道南楊社區第四黨支部書記,他總是隨身帶著一個小包,里面裝的是社區空巢老人家的鑰匙,目前有8把。只要老人們有事,他隨叫隨到。
“他自己有視力殘疾,卻如此赤誠地去幫助空巢老人,我們都發自內心地欽佩。”南楊社區黨委書記劉勇介紹,2008年以來,朱水源每年走訪社區老人2000次以上,每年累計為居民服務時間超過3000小時。在朱水源的帶動下,南楊社區已經有5名年輕的志愿者加入,成為社區“敬老鑰匙幫”團隊的新成員。
作為嘉興市最早探索推出“網格連心、組團服務”機制的地方,南湖區以當好“紅船護旗手”的擔當,用“微網格”織密“連心網”,整合黨員干部、“三官三師”、村(社區)干部等服務資源,延伸為民服務“觸角”,1.4萬余名在職黨員、干部到居住地村(社區)報到并認領服務崗,組建服務團隊超600個。
自2019年被確立為全國試點以來,南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網格連心、組團服務”相結合,建立“四員”文明實踐專職人員隊伍,探索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推動項目化落地的形式,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參與,推進新思想落地生根,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
當前,南湖區正抓緊編制《南湖區創建共同富裕示范區打造精神文明高地試點行動計劃》。“我們將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紅船精神為引領,全力打造紅船精神示范地、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國樣板地、江南文化文明高地、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地,打造精神普遍富足的南湖樣板。”南湖區委書記朱苗說。
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和G60科創走廊建設的重要節點,南湖區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聚力創新平臺建設和關鍵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應用技術研究院、南湖實驗室、南湖研究院、浙江未來技術研究院、浙江清華柔性技術電子研究院……如今,南湖區這片創業創新沃土已匯聚了十余家新型研發機構,71名國內外一流人才,160名國家級高端人才,26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嘉興市科創載體、人才資源密度最高的地區。
南湖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南湖區以采取“政府扶持+市場運作”“母體支持+協同創新”“精準服務+政策保障”,探索形成“政產學研金介用”北斗七星、“一院一園一基金”等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沿亞太路科創軸形成了群星璀璨的“2+2+X”科創平臺布局。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從2009年的2.28%提高到2020年的3.73%以上,連續十多年位居嘉興市第一、浙江省前列。
豐富多元的科創資源,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原動力;層出不窮的科研成果,匯聚起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今年上半年,南湖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5.25億元,同比增長13.9%;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76.47億元,同比增長24.7%。
城鄉一體繪就均衡協調發展新圖景
走進南湖區余新鎮金星村的褚大姐甜瓜專業合作社,迎面而來的一片片覆蓋這白色薄膜的溫室大棚,大棚旁邊的田野里稻花飄香,一汪池塘點綴其間,朵朵睡蓮隨波蕩漾,呈現出一幅和諧美麗的田園畫面。
“甜瓜已下市了,現在輪種的是晚稻。”褚大姐甜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褚富寶介紹,合作社以大棚栽培甜瓜為主導產業,現有種植面積665畝,年銷售額達800萬元。
通過種植甜瓜致富以后,褚富寶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褚大姐創業幫扶工作室”,建起了“褚大姐創業扶助基地”,通過上級部門資助、黨委政府牽頭提供鋼架大棚等農業設施,“雙帶”明星黨員及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落實銷售渠道,合作社提供創業保障的方式開展創業幫扶。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幫扶32戶,除了周邊農戶,還有一些來自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的外省籍困難群眾,不僅幫助他們改善了生活水平,還帶動了一方產業發展。
南湖區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創建“合作社黨支部+黨員+農戶”的協作模式,打造“黨群共富聯合體”,在全區推廣建設“萬元千斤”黨員示范棚、示范田、示范基地,推出上半年種植經濟作物,下半年種植晚稻的9種農作模式,每畝可收獲上萬元和超千斤晚稻,實現了“米袋子、菜籃子、錢袋子”三贏。
走在南湖區鳳橋鎮聯豐村的小路上,一邊是點綴著綠草繁花的清澈小河,一邊是鱗次櫛比、質樸整潔的農家小院。“十幾年前,我們村還以傳統種養殖業為主,產出低,污染重;如今,我們成立了鄉村旅游傳媒公司,產業轉型了,環境也變好了,村民收入明顯增加,去年人均收入近4萬元。”說起村里這些年的變化,聯豐村黨委書記李正峰如數家珍。
南湖區按照“全域秀美”思路,聚力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在中心城區大力實施品質提升計劃,累計改造390處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在鄉鎮深入推進美麗鄉村、美麗城鎮創建工作,做好一產“接二連三”文章,打造一批3A級景區村莊,將鄉村打造成為農民的幸福家園和市民的休閑樂園。2020年,南湖區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次超過52萬,總收入約3000萬元。(屈凌燕)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