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聚變”而“不聚”:一名核聚變大科學工程科研工作者的“云團圓”
新華社合肥9月20日電
新華社記者朱青
對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們來說,今年中秋節,他們即將迎來一個“新家”——為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簡稱CRAFT)建設的新園區初步落成。在聚變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39歲的副研究員黃凱忙碌著,他和很多同事、學生們,要度過一個“云團圓”的中秋假期。
黃凱說,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中優先部署的大科學裝置,CRAFT建成后將對保障我國聚變研究的先進性、工程化聚變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為最終解決國家能源需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CRAFT項目設立的19個一級科研課題中,黃凱擔任了其中一個課題組的副組長,承擔著偏濾器部件的工程研究測試工作?!捌珵V器是聚變堆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淺顯一些來解釋,聚變過程會產生攜帶整個聚變功率約五分之一能量的氦灰粒子,這些粒子動能巨大但難以利用,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對整個聚變裝置的穩定運行造成很大影響。所以我們想辦法用偏濾器把這些能量進行吸收導流以及進一步利用,從而確保聚變裝置的安全和使用壽命。”黃凱說。
對于自己的工作,黃凱感到很自豪?!拔覀儑业木圩兪聵I在國際上從以前的‘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可控核聚變裝置‘人造太陽’也越來越被大眾熟知和關注?!彼f,“如果說CRAFT是通往人類‘聚變能源夢’的一座橋梁,那么我想我們已經為這座大橋豎立了堅實的橋墩。接下來會有更多挑戰,但我們希望它能一直屹立在聚變研究前沿,并成為一個開放共享、富有生命力的平臺?!?/P>
由于工作需要,黃凱又一次無法在節日與家人團圓。在上海家中的妻子歐陽敏慧和在江蘇常州老家的父母都打來電話詢問,但了解他工作規律的家人聽說他不能回家,都表示支持和理解。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主觀上我非常珍視這個象征團圓的節日,因為‘聚變’嘛,‘聚’才會帶來巨大的能量?!秉S凱幽默地說,“但客觀上,‘不聚’是因為現在項目任務很緊張,我們要為搬進‘新家’準備下一步設備采購、系統進駐等工作,還要進行相關科研攻關?!?/P>
黃凱的妻子歐陽敏慧是上海一所高校的韓語老師。“雖然聽不太懂黃凱的‘高深’工作,但還是無條件支持他的選擇。中秋假期和他通過視頻‘云團聚’也是很好的安排。”歐陽敏慧說。
核聚變被視為人類的“終極能源”。黃凱說,與人們把“人造太陽”研究稱為“追日”不同,他覺得自己目前從事的工作“更像是在追逐一只具有神秘魔力的螢火蟲”。
“我們在黑暗里不斷探索追尋,直至有一天我們追到并把它放在手心里,掌握了它的‘魔法’,就可以給世界帶來永恒的光?!秉S凱有力的話音落下,研究室的同事和學生們紛紛抬頭,眼里閃著光。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