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原標題:
勞模精神:引領時代的精神坐標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王維硯
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
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勞動模范始終是我國工人階級中一個閃光的群體,享有崇高聲譽,備受人民尊敬。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先后召開了16次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超過3萬人次。
趙占魁、孟泰、王崇倫、時傳祥、王進喜、張秉貴、包起帆、李斌、許振超、巨曉林、高鳳林、李萬君、洪家光……這些閃耀的名字背后凝聚著同一種精神——“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生動詮釋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時代強音。
閃亮的精神坐標
初秋時節,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人來人往,全國勞模張秉貴的半身銅像,在北京市百貨大樓門前靜靜矗立,黑色大理石基座的正面幾個字閃閃發亮——“一團火”精神光耀神州。
1955年,“新中國第一店”北京市百貨大樓在王府井開業,也是從這一年起,售貨員張秉貴開始了30多年的站柜臺生涯。為了縮短顧客等待時間,他練就了稱重“一抓準”、算賬“一口清”的絕活。30多年中,張秉貴沒跟顧客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嘴,像“一團火”一樣溫暖著顧客。
至今,很多到王府井參觀的旅游團都會在這座銅像前停留,張秉貴和他身后的百貨大樓成了人們心中閃亮的精神坐標。
在距離王府井大街約7.1公里的龍潭湖公園,暖色燈光打在時傳祥塑像上,映射出臉上的溝壑。1959年10月26日,在全國群英會上,國家主席劉少奇走到時傳祥跟前,握住了那雙長滿老繭的大手,說:“你掏大糞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第二天,這張經典的握手照片刊登在各大報刊上。“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時傳祥精神,一時間家喻戶曉。
在那個如火如荼的年代,勞模們與祖國同成長,只問耕耘、不計得失,在工作中努力拼搏、矢志不渝,胸懷祖國、不求索取,成為幾代人的人生路標。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王進喜用身體攪拌泥漿化解井噴。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馬恒昌為激勵工友干勁,動情高呼。
“干勁加技術,石頭變豆腐!”馬萬水帶領工人們在巷道里鑿巖掘進。
……
他們,共同擦亮了勞模群體的特質,讓一種精神跨越時空,彰顯魅力。
領跑時代的新坐標
位于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校區的包起帆創新之路陳列館,參觀者絡繹不絕。人們來到這里,都為尋找一個答案:創新的持續動力來自哪里?
梳理“抓斗大王”包起帆的成長故事,從碼頭工人,到技術骨干、企業帶頭人、物流專家、國際標準的領銜制定者……大家眼中,包起帆的人生充滿驚嘆號,而包起帆自己卻認為,他只是從未在平凡崗位上畫上創新的句號。
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出大力、流大汗”、埋頭苦干、忘我勞動的傳統勞模形象,開始向實干加巧干、“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轉變,勞模精神與時代同頻共振,被賦予了奮力開拓、爭創一流、建功立業、改革創新、創造價值、與時俱進等嶄新意蘊。
立足本職、苦練技術,“金牌工人”許振超,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團隊多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振超效率”享譽全球。
邊干邊學、學以致用,“藍領專家”孔祥瑞憑借“聽音斷病”本領,成為“門機大王”“排障能手”,多次填補我國港口系統設備接卸煤炭的技術空白,為企業節約增效過億元。
苦干實干、巧干會干,“工人導師”巨曉林研發革新工藝工法143項,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國家級技能大師。
……
這一時期,“工人教授”竇鐵成、“新時期鐵人”王啟明、“新時代雷鋒”徐虎、“馬班郵路”王順友、“白衣圣人”吳登云、“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等一大批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成為領跑時代的新坐標。
傳承之火熊熊燃燒
“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用你們的干勁、闖勁、鉆勁鼓舞更多的人”……步入新時代,勞模精神被賦予了更加神圣的使命、更加豐富的內涵、更加重要的地位。
“大國工匠”李萬君,“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手握焊槍助力中國高鐵事業實現“三級跳”;飛機“心臟”守護者洪家光,研發出精密磨削技術,登上國家科技最高領獎臺;“滴水掘金”的潘從明,20多年扎根一線,練就從冶煉“廢渣”中提取稀貴金屬的“超能力”……
從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港珠澳大橋等超級工程,到“蛟龍”潛海、“北斗”巡天、“嫦娥”落月等科技奇跡,再到污染防治、脫貧攻堅等民生事業,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次跨越,都留下了勞模們奮進的足跡和辛勤的汗水。
步入新時代,勞模精神也在千千萬萬青年勞動者中賡續傳承,給予后來者前進的底氣和力量。
在時傳祥曾經工作過的北京市東城區環衛中心十所抽糞班,20多名環衛工人每天開著抽糞車奔忙在東城區南部16.46平方公里的大街小巷,支撐他們的精神動力依然是時傳祥精神。
在王府井百貨商場里,銷售形態、服務方式不斷改變,但“一團火”燃燒如昨。網友們說,在商場的直播間里,依然可以看到當年張秉貴身上的那種熱情。
在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光明北大街12號的中國華北冶金建設有限公司,員工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向門前矗立著的馬萬水雕像行注目禮,而每年新入職的年輕人,上班第一課就是聆聽馬萬水的故事。
……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如今,“勞模創新工作室”遍布全國,崇尚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濃厚社會氛圍已悄然形成。就在今年的開學季,很多學校的“開學第一課”都選擇把勞模請進校園,一顆“勞動創造幸福”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萌芽。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