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原標題:千秋紅巖沐風雨 不朽精神傳萬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國
“紅巖荒谷耳,抗日顯光輝。”紅巖,因作為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機關所在地和重慶談判期間中共代表團駐地,與中國革命歷史緊密聯系在一起。
深秋時節,《工人日報》記者來到位于紅巖村52號的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只見紀念館依地勢而建,整座建筑如巍然屹立的紅色磐石,又如嘉陵江邊永不熄滅的熊熊火炬。
紀念館二層有常設展覽“千秋紅巖——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陳列”。走進展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歷史文物,將人們的思緒帶回那個風雨飄搖、戰火紛飛的年代。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1939年1月正式成立,到1946年5月東遷南京的幾年時間中,在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等人帶領下,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中央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極其艱險復雜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譜寫了獨樹一幟的壯麗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績,培育形成了偉大的紅巖精神。
數字技術,讓革命文物“潮”起來
隨著鏡頭緩緩拉近,戰時的渝中半島慢慢呈現在觀眾面前:沿著朝天門石梯拾級而上的市民,正在吊腳樓欄桿上晾曬被子的婦人……突然間,防空警報響起,大批日軍轟炸機從環幕頂部襲來,山城瞬間變成火海。百姓的自救、互助,“愈炸愈強”的重慶,也在鏡頭下徐徐展開。
這是記者近日在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看到的一幕,這里的雙曲三維穹幕,利用互動投影、AR、VR等技術,吸引觀眾駐足。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博物館探索運用數字技術提升參觀體驗,使革命文物展示更加鮮活生動,觀眾通過VR可“夜游”民國街,每個歷史建筑都是3D呈現。
為了更好地用活紅色資源、講好黨史故事,紅巖革命紀念館在傳統的文物陳列、圖片文字介紹之外,創新方式方法,將革命文物遺址搬上熒幕和舞臺,打造了一系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作品。
重慶還將整合“紅色三巖”革命遺址,依托紅巖村、虎頭巖建設占地面積50.5萬平方米的紅巖公園,計劃總投資約73.5億元,通過實施一系列項目提升紅巖精神影響力。
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朱軍說,要將“紅色三巖”打造為國家中心城市紅色文化地標、全國一流紅色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教育基地、“兩江四岸”人文薈萃風貌帶重要節點。
創新展陳形式,讓紅色文化動起來
“從1958年紅巖革命紀念館建成開放,到2007年整合資源成立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每一代紅巖人都在問自己:到底該怎么講好紅巖故事?”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遺址保護部部長吳統凡說。
答案是“打造沉浸式的展覽,提升觀眾體驗”。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讓人更能感受到紅巖之于重慶的意義。
講解員黃真彥告訴記者,“除了用好數字技術,同時也要深挖展品細節。”巨型油畫《周恩來和他的朋友們》是展品中的“網紅”,觀眾常在畫前駐足20分鐘左右,詳細詢問每一個人物的故事。“旁邊的數字屏上可以查到相應人物的身份,但是更多的細節要靠我們挖掘。”黃真彥說,油畫中93個人物有85個是有具體原型和故事的,講解員要對這些故事了然于心。
作為紅巖精神的傳播者,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不斷開拓創新。組建“紅巖故事宣講團”,以講述故事、知識問答等方式,讓紅巖精神走進社區、軍營、學校、鄉村;通過建設27個紅巖文化室,將紅色文化有效傳播到偏遠地區、邊遠山區。
據悉,紅巖特色思政課“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紅巖革命故事展演”,正在重慶市內外高校如火如荼地進行巡演。該堂紅巖特色思政課自去年9月在重慶大學啟動以來,已先后走進武漢大學等25所大中院校,網絡直播點擊量超過60萬人次。
朱軍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打造紅巖革命故事展演這一堂思政課程,是想充分利用紅巖紅色資源,讓革命文物活起來,以文物講歷史,以歷史講故事,以故事講精神,講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講先輩先烈們的斗爭精神,講青春人生的家國情懷,叩響青年學生的心靈之門。”
用紅色精神滋養心靈、提升境界
紅巖烈士王樸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1946年在復旦大學就讀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按照中共中央在大后方培養一批革命有志青年的指示,王樸通過在重慶辦學發展了700多名黨員,還說服母親變賣家中所有田產,將所得近2000兩黃金全部交給黨組織作為活動經費。
1948年,王樸因叛徒出賣被捕關押到白公館監獄時,兒子王繼志出生才10個月。在家人做了大量工作后,負責看守的國民黨特務答應,只要王樸簽字認錯就可以出去。家里也提前給他安排好了,出來后馬上就可以去香港。王樸拒絕了。
“一個富家子弟,為什么能為了勞苦大眾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王繼志說,“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像王樸烈士一樣,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
先烈們拋灑熱血的地方,如今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先烈們留下的“血淚囑托”,如今成為黨性教育的最好教材。
2020年2月16日,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21天的潘繼明,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51歲。
潘繼明是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豐文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在‘紅巖精神’指引下,為百姓平安忠誠奉獻,竭盡全力!”這是潘繼明在入警儀式上立下的錚錚誓言。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