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華全媒+|奏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的鄂陵湖(5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李占軼 攝
在三江源地區,一群藏野驢在草原上活動(7月25日攝)。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位于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境內的黃河及沿岸景觀(2020年7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坐落在寧夏銀川市賀蘭山腳下的賀蘭山運動休閑公園(5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這里曾是一片砂石采礦塌陷區。近年來,當地通過植被景觀再造、水系建設、現代管網鋪建等措施,重新利用廢石、廢坑及各類廢棄建筑材料,把塌陷區建成了一座免費開放的主題公園。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這是在內蒙古拍攝的居延海風光(2019年10月17日攝)。黃河水資源管理與生態調度使東居延海連續16年不干涸。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這是在陜西榆林拍攝的在紅堿淖鳥島上繁殖的小遺鷗(6月3日攝)。伴隨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紅堿淖周邊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棲息繁殖的遺鷗的種群數量逐年增加。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這是蒙晉陜黃河大峽谷景色(7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游客在玻璃棧道上欣賞黃河內蒙古托克托縣段的黃河生態走廊建設工程美景(2020年7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4月1日,漁政執法船在黃河陜西洽川段巡航。這一日,中國漁政亮劍2021黃河流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啟動,2021年度黃河流域禁漁期正式開始。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都紅剛 攝
朝陽下的黃河壺口瀑布(4月13日攝)。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在河南濟源拍攝的“黃河三峽”景色(2020年9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這是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5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這是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2019年3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王南 攝
這是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2018年6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在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鵝在水中游弋(2012年10月31日攝)。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這是在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丹頂鶴(5月13日攝)。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這是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的生態環境監控設備(資料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發
這是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智慧大屏(10月20日攝)。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畢曉洋 攝
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漁業公園內的光伏養魚基地(8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當地以適水產業為依托,探索園區封閉式農業水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在生態建設和綠色漁業發展之間尋求科學平衡發展之路。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的農民使用大型機械收獲青貯玉米,為當地養殖業提供優質飼料(9月26日攝)。近年來,達拉特旗通過實施糧改飼項目,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引導農民種植青貯玉米,助力農民增收。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在河南省周口市黃泛區農場九分場的麥田里,農機手操作收割機收獲小麥(6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黃泛區,過去是災難的代名詞。黃泛區農場自1951年1月成立70年來,在一代代農場人的不懈努力下,從“一杯茶水半杯泥”的貧瘠之地,變成全國現代農業的示范區;從黃水泛濫的“中原沙漠”,變成麥浪滾滾、機聲隆隆的“農墾巨人”。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位于陜西的國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廠區(9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煤制油核心裝置全貌(2020年12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該公司利用原煤約500萬噸/年,年產100萬噸化學品。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在陜西榆林象道國際物流園集裝箱裝卸區,工作人員在指揮裝卸外運煤炭(2020年10月31日,無人機照片)。該物流園拓寬了陜北能源基地的貨物運輸渠道,有效破解煤炭外運瓶頸問題,打通了優質煤炭、高端能化、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等產業鏈條。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在位于山西的太鋼集團,員工在展示用手撕開0.02毫米厚的超薄帶狀不銹鋼(2019年5月24日攝)。作為不銹鋼行業的領軍企業,太鋼集團潛心打造不可缺少、無可替代的高端精品,在毫厘之間下足“繡花功夫”。從“手撕鋼”到“筆尖鋼”,再到碳纖維,瞄準“高、精、尖、缺”,在最薄、最輕、最硬、最特殊的產品性能上展開競爭,把成為全球行業領軍者、創新領跑者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6月28日,寧夏中衛衛民黃河大橋建成通車(無人機照片)。該橋位于黃河中衛段,是寧夏境內第18座跨越黃河的公路橋梁。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這是山東齊河黃河大橋(2018年5月16日攝)。大橋的建成通車有力改善了濟南市西部地區與德州市、聊城市及周邊地區的交通出行條件。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發(呂傳泉 攝)
位于黃河中游下段的三門峽水利樞紐(2020年9月11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這是黃河小浪底洪水調度運用、水庫泄洪的壯觀場景(2020年7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市民在寧夏銀川市賀蘭山運動休閑公園散步游覽(5月29日攝)。這里曾是一片砂石采礦塌陷區。近年來,當地通過植被景觀再造、水系建設、現代管網鋪建等措施,重新利用廢石、廢坑及各類廢棄建筑材料,把塌陷區建成了一座免費開放的主題公園。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市民在甘肅蘭州市黃河河道健身步道上散步(2020年6月11日攝)。蘭州市黃河河道健身步道工程將黃河蘭州段兩岸的公園、景點等串聯起來,形成黃河蘭州段20公里的健身步道循環圈,滿足市民游客綠色出行需求。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市民在陜西省合陽縣城金水生態公園早鍛煉(2018年7月19日攝)。2015年以來,地處黃河之畔的陜西省合陽縣,堅持城鄉建設與綠化美化同發展,建設防護林和綠色長廊,初步形成城鄉一體化綠化格局。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游客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帳篷城度假區游玩(2018年8月10日攝)。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2015年開始,甘南藏區進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打造“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游奔小康”。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騎行愛好者在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境內的沿黃觀光路延安段拍照(2017年8月9日攝)。陜西沿黃觀光路是陜西省沿黃河西岸修建的一條南北向公路通道,北起榆林市府谷縣,南至渭南市華山腳下,全長828.5公里,沿途穿越西岳華山、壺口瀑布、洽川濕地、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等50余處景點景區,形成了一條豐富多彩、壯美秀麗的生態長廊,為當地黃河旅游帶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條件。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這是安置了6個自然村黃河灘區村民的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六合社區(10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曾長期備受黃河水患侵害的14.6萬“灘里人”在這里開啟了新生活。作為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主戰場,菏澤市累計投入150多億元,筑村臺、建社區,并配套黨群服務中心、學校、幼兒園、商超、鄉村振興創業車間等設施。如今,一幅“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在黃河灘區徐徐展開。
天上來水,到海不回。
千百年來,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黃河寧,天下平”。今天,人民治理黃河事業進入歷史新境界,黃河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
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從巍巍昆侖到滔滔渤海,一場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經奏響。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