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創西部大開發新格局
經濟日報記者 熊麗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西部地區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戰略回旋余地。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西部地區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正在加快形成新格局。
從打基礎到大跨越
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面積約687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72%,總人口3.8億,占全國人口的27%。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水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國防邊境安全等方面,西部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采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有關部門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西部發展規劃和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西部地區考察調研,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期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指明了方向。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推進,通過西部省區市的艱苦努力,西部地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1999年至2020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2%,居四大板塊之首,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都實現了大跨越,部分省份經濟增速多年位居全國前列。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1.6萬億元增加到21.3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達到21%,占比提高了約3.5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從500多美元增長到8088美元,與東部人均生產總值之比從41%提高到60%,相對差距明顯縮小。
2020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為西部地區發展擘畫了新圖景:到2035年,西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東部地區大體相當,努力實現不同類型地區互補發展、東西雙向開放協同并進、民族邊疆地區繁榮安全穩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叢亮表示,下一步,西部地區將聚焦特色優勢領域,提升創新發展能力;發揮地區比較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改革開放;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因地制宜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鄉區域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弱項,切實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從脫貧主戰場到同步進小康
2020年11月23日,貴州宣布該省最后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也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西部地區是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有12個在西部,中央重點支持的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全部位于西部。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2012年以來,西部地區5086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56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圓滿交出脫貧攻堅“西部答卷”,與全國人民一道邁進小康。
“20多年來西部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部地區走過了不平凡的光輝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革。”西安財經大學副校長、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任保平表示。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西部地區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到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區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超過1.37億畝,森林覆蓋率超過19.3%。青海三江源“中華水塔”得到有效保護,三江源草地退化趨勢得到遏制,長江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水質為優。
特色產業快速發展。能源、資源深加工、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大數據、健康養生、旅游文創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20年,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萬元。2020年底西部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7%,較2015年提高8.7個百分點。國家對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的支持不斷加大,農村三級衛生機構建設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顯著提高,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從“末梢”走向“前沿”
2021年8月11日上午9時30分,滿載著布料、載客電梯等50車貨物的X9041次中歐班列(西安)從西安開出,一路向西駛向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這是陜西累計開行的第1萬列中歐班列。自2013年陜西首趟中歐班列開行以來,中歐班列(西安)開行線路覆蓋越來越廣、班次越來越密、貨品越來越多。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下,東部沿海地區依托區位優勢率先發展起來,而深處內陸的西部地區由于遠離國際市場錯失發展機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西部地區把握新機遇積極參與、深度融入,走向了開放的“前沿”。
例如,廣西“十四五”時期將全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深度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國—東盟東部增長區合作,積極對接RCEP規則,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動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面向東盟更好服務“一帶一路”的開放合作高地。重慶“十四五”時期將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高參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整體經濟效率,更好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數據顯示,2020年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2.95萬億元,是1999年的26倍,年均增長15.5%。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老鐵路、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等跨境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經濟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持續發力。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提供了堅實支撐。青藏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或加快推進,“五橫四縱四出境”綜合運輸通道初步構建。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區鐵路營業里程已接近6萬公里,占全國比重40%左右;在建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建設規模超過東、中部地區總和,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全面完成;建成民用機場124個,占全國的51.5%;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重大能源工程相繼竣工。
“‘一帶一路’為新時代的中國西部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增長點。”任保平表示,未來,西部將是我國最具經濟增長潛力和活力的地區。形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打造西部大開發“升級版”,對內要培育新動能,構建西部地區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對外實施高水平開放,推動西部地區開放開發向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多領域發展,將西部開發與向西開放結合起來,通過向西開放促進西部發展,通過西部開發促進向西開放。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