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2021年版)》發布
近日,商務部印發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2021年版)》。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相比2016年的《考核評價辦法》,新《考核評價辦法》將原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區域帶動、生態環保、行政效能五大類一級指標,調整為對外開放、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統籌協調和發展質量五大類一級指標,30項二級指標。其中,“對外開放”一級指標包括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進出口總額以及相關占比、增速等7項二級指標,賦予30%權重,主要評價國家級經開區利用外資、對外貿易等方面情況,引導國家級經開區積極發揮開放平臺作用,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科技創新”一級指標包括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等6項二級指標,賦予15%權重,主要評價國家級經開區的科技平臺、科研能力等方面情況,引導國家級經開區增強科技創新驅動能力,積極打造科技創新平臺;“綠色發展”一級指標包括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園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率等5項二級指標,賦予15%權重,主要評價國家級經開區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水耗、固廢利用等方面情況,引導國家級經開區綠色低碳發展,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統籌協調”一級指標包括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合作共建園區數量等4項二級指標,賦予10%權重,主要評價國家級經開區促進就業、合作共建、主體責任落實等方面情況,引導國家級經開區共建共享、協調發展;“發展質量”包括單位土地園區地區生產總值產出強度、一定規模制造業企業數量、上市企業數量、稅收收入占所在地級市稅收收入比重、土地開發利用率等8項二級指標,賦予30%權重,主要評價國家級經開區產業集聚、市場主體質量、要素資源利用、區域經濟帶動等方面情況,引導國家級經開區推進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十三五”時期,國家級經開區發展總體呈現穩中提質、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與2016年相比,2020年國家級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進出口總額和利用外資金額,分別增長40%、36%和23%。截至2020年底,國家級經開區內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萬家,比2016年增加1倍。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國家級經開區有51家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58家國家循環化改造試點示范園區、71家國家綠色園區、18家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分別占全國各類試點總數的55%、45%、42%、33%,國家級經開區單位工業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十三五”時期顯著下降。特別是2020年,全國217家國家級經開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根據初步核算,地區生產總值11.6萬億元,同比增長6.4%,增幅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11.5%;實際使用外資和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金額611億美元,同比增長17.5%,占全國各地利用外資(含再投資)比重為23.1%;進出口總額6.7萬億元,同比增長4.8%,占全國進出口總額比重為20.8%??梢哉f,國家級經開區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在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對外開放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總臺央視記者 張道峰)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