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訊 據國家發改委官網消息,11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總結了“十三五”節水成效。
一是用水效率明顯提高。“十三五”期間,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28.0%,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9.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65,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為10%左右。全國在用水總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支撐了國民經濟約6%的增長。
二是節水政策進一步完善。
三是節水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
四是節水設施能力得到強化。
五是節水示范取得顯著成效。創建十批共130個國家節水型城市,其用水總量占全國城市用水總量的58.5%,有力帶動了全國城市節水工作。
《規劃》指出了主要問題。
城鎮用水方面。華北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生態警戒線。不少缺水地區大搞 “挖湖造景”。城鎮供水管網漏損問題仍較為突出,東北地區部分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達20%以上。部分缺水地區盲目發展高耗水服務業,擠占生產生活生態合理用水。節水器具還未普及使用,不符合標準的高耗水器具充斥市場。
工業用水方面。部分地區產業空間布局與水資源承載能力不匹配,如400毫米降水線西側區域高耗水產業集聚,黃河流域盲目上馬高耗水項目問題突出。部分行業用水重復利用水平偏低,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農業用水方面。用水量大、用水效率總體較低,華北、西北等缺水地區仍存在超定額用水等用水不精細現象。種植結構仍不合理,適水種植未全面普及,旱作農業發展滯后,甚至400毫米降水線西側區域還種植水稻等高耗水作物。全國節水灌溉面積占灌溉總面積不足50%。不少灌區渠系建筑物老化、損毀嚴重。
非常規水源利用方面。污水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滯后,還未形成按需供水、分質供水格局。雨水、礦井水、苦咸水利用能力不足。沿海缺水地區還未將海水淡化水作為主要備用水源,規模化利用程度不夠。
與此同時,全民節水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節水優先理念尚未普及?!耙运ㄐ?、量水而行”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不強,標準體系不完備,節水監督管理不嚴格。節水激勵政策不健全,市場機制不完善,節水內生動力不足。
《規劃》明確“十四五”主要目標。
到2025年,基本補齊節約用水基礎設施短板和監管能力弱項,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人水關系和諧,節水意識深入人心,節水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節水制度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市場機制,形成水資源利用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格局。
國家發改委官網截圖
相關鏈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的通知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