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曬咱的國之重器3】
原標(biāo)題:嫦娥五號
2020年11月24日,萬千國人仰望夜空,看她拖著長長的尾焰越飛越高,在歡呼聲中劃過天際;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萬眾企盼中,她如流星般璀璨,點亮夜空,緩緩降落,穩(wěn)穩(wěn)地投入“家”的懷抱。
嫦娥五號回來啦!
作為嫦娥家族的“五妹”,嫦娥五號成為首個能“回家”的探測器——而且,她不僅平安回來,還帶回2千克珍貴的月球“土特產(chǎn)”。它們是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風(fēng)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qū)獲得的樣品,那里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此前,還從未有人類探測器造訪過那里,這也讓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lián)之后,第三個從月球取回樣本的國家。
月球不發(fā)光,是人類的夢想“照亮”了它。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從“大姐”嫦娥一號到“五妹”嫦娥五號,從“繞”到“落”再到“回”,中國的探月之旅走了16年。而此次“回”的完成,并沒有為故事畫上句號——未來,一系列航天任務(wù),包括對火星、小行星的采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都將用上源自嫦娥五號這次任務(wù)的技術(shù)。
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我國的月球探測分為“探、登、駐”三步走,即無人探測、載人登月、短期駐扎(建立月球基地)。“繞、落、回”三小步中最后一步的完成,標(biāo)志著“探、登、駐”三大步的第一階段完美收官。
作為富饒的“礦場”和理想的“太空補給站”,月球近年來成為深空探測的熱土。根據(jù)各國發(fā)布的計劃,2030年前,不少國家都希望將航天員送上月球,并謀劃建設(shè)永久科研基地。“月球是全人類的,但誰開發(fā)誰利用。我們今天不去,以后可能想去都難。”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研制團隊的主心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shù)顧問葉培建院士的聲音堅定有力。
600年前,我們曾錯過走向海洋;今天,我們不會再錯過太空了。后續(xù),我國將陸續(xù)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wù),同時還將規(guī)劃建設(shè)國際月球科研站。所以,“嫦娥姐妹”會飛得更高、更遠——因為,我們的目標(biāo)是璀璨星空!
(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關(guān)鍵詞: 嫦娥 月球 五號 五妹 探測 我們 曬曬 重器 尾焰 探測器
責(zé)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