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國有重點工業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題)
國資委:“科改示范行動”將充實擴圍(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靜
“下一步,‘科改示范行動’要進一步充實擴圍。將在現有209戶‘科改示范企業’的基礎上,聚焦國有重點工業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組織‘科改示范企業’的充實擴圍工作,把更多有較強改革代表性、緊迫性和必要性的國有科技型企業納入‘科改示范行動’中來。”11月10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透露。
翁杰明介紹說,“科改示范行動”實施一年多來,“科改示范企業”通過市場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克服疫情影響,普遍實現逆勢增長。2020年末,“科改示范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2.5%、12.6%、13.7%;凈資產收益率達到9.99%,較改革前增長1.1個百分點。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有效激發了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020年,“科改示范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提高7.7%,人工成本利潤率同比提高26.6%,人事費用率同比壓降10.4%。
同時,“科改示范企業”建設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創新能力強的科技人才隊伍,為企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2020年,“科改示范企業”科研人員總數超過14萬人,同比增長4.3%;共擁有兩院院士56人,累計培養或引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666人,省級高層次人才1769人。充分整合科研力量、資金資源等創新要素,有力支撐了國家創新力量發展。截至2020年末,“科改示范企業”累計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170個,省級創新平臺406個,共主持或參與國際標準59個、國家標準704個,牽頭或參與的國家級項目885個。
據翁杰明介紹,“科改示范企業”普遍建立了以勞動合同管理為關鍵、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截至2020年底,“科改示范企業”公開招聘率達到96%,有152戶“科改示范企業”實現了100%公開招聘;全員績效考核覆蓋率達到98.1%,有182戶企業“科改示范企業”實現100%全員績效考核。
“豎起‘三能’標尺,暢通‘三能’路徑,用‘三個說了算’推動‘三能’機制落地見效。”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陳遵江介紹了該公司的做法。
一是“能否坐得住、協議說了算”。2020年,該公司本級經理層成員全部簽訂“一協議兩書”,以上率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此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已實現管理層“全覆蓋”,公司451名管理人員“人人頭上有指標、人人肩上扛責任”。通過契約化管理,將業績考核結果與薪酬兌現、實施續聘或解聘剛性掛鉤,并明確7種退出情形,亮出“雙70”退出紅線,切實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
二是“干得好不好、指標說了算”。組織全體員工簽訂上崗協議,對任職條件、考核指標、退出機制等進行約定。考核“不勝任”的員工進入“資源池”,參加轉崗培訓并執行待崗薪酬。通過剛性考核,打破“合同制”就是“終身制”的傳統觀念,切實實現員工“能進能出”。
三是“收入多與少、業績說了算”。全面實施工效聯動機制,考核分配“既動增量、也動存量”,將每一位員工的收入與所在單位的目標利潤直接掛鉤,鼓勵挑戰爭取更高業績目標,倡導薪酬是“掙”出來的,不是“爭”出來的。
翁杰明表示,“科改示范企業”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集中企業優勢資源,在科研經費、科技人才激勵等多方面對科技創新工作給予全力支持,有效激發科技創新動能。2020年,“科改示范企業”研究總投入為490.3億元,同比增長23.7%,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13.3%。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有133戶“科改示范企業”面向關鍵崗位核心骨干人才,在本級或所屬子企業層面靈活開展了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有效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公司已于9月24日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11月9日 證監會下發了注冊批文,將于近期上市發行。”南方電網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海龍介紹說,近年來,立足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要求,公司先后自主研發了世界首臺160千伏超導限流器并掛網試運行;推出了行業首款智能終端“絲路InOS”操作系統,經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關鍵詞: 科改 示范 企業 擴圍 國資委 創新 行動 考核 翁杰明 同比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