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
中工網北京4月22日電(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盧越)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宣部今天舉行首場“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
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景漢朝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系統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組織清理各類“證明事項”1.3萬多項,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不斷完善的便民利民改革舉措,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公安機關不斷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推出了一大批便民利企政策措施。2014年以來,全國有1.3億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21年的46.7%,戶口遷移政策普遍放開放寬,中西部地區除省會(首府)市外,基本實現了城鎮落戶零門檻。
“居住證制度實現全覆蓋,全國共發放居住證超過1.3億張,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進一步健全?!惫膊扛辈块L劉釗說,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項戶口遷移和開具戶籍類證明“跨省通辦”,申辦出入境證件“只跑一次”和“全國通辦”全面落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安機關先后推出了127項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措施,涉及車輛登記、駕駛證管理、交通事故處理以及互聯網服務等方面。
目前,全國法院受理的案件數已經由2012年的1300萬余件增長到去年3300萬余件。面對案件數量的大幅增長,如何提升辦案質效?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沈亮介紹,經中央批準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人民法院先后開展了刑事訴訟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民事訴訟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推動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通過科學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實現了簡案快審、繁案精審,使得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高效便捷的實現,法院的審判質效也大大提升。
“立案難”曾是影響司法公正的難點堵點,2015年,人民法院改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大大降低了立案門檻。據初步統計,全國法院目前能夠做到超過95.7%的案件當場立案。
2016年至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力開展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攻堅行動,針對執行工作查人找物難,建成了網絡查控系統,實現了精準在線查人找物,完善聯合懲戒體系,公布失信被執行人的信息,限制高消費,倒逼其自動履行。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