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96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 北京已成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大都市之一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顯示,在北京這片1.6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596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鳥類超過500種,包括黑鸛、褐馬雞等30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北京市分布的鳥類種類已占中國鳥類物種數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在二十國集團(G20)國家首都中排名第二。北京已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大都市之一。
青頭潛鴨“安家”野鴨湖 保護地耕種專屬鳥類覓食糧田
近日,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青頭潛鴨再次出現在北京延慶的野鴨湖濕地,據觀測,這次發現的這對青頭潛鴨已經連續幾年來到野鴨湖,證明它們已經在這個地方“安家”了。與此同時,還監測到了大量的蒼鷺在野鴨湖濕地繁殖。
去年初,延慶區成立北京市首家區級自然保護地管理處,進一步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包括在野鴨湖耕種專供鳥類覓食的糧田,以及棲息環境的整治改善。
近些年來,野鴨湖候鳥遷徙季數量持續增加,據監測巡護記錄,一個候鳥遷徙季累計近百萬只。最近半年時間又新增至少七種鳥類。得益于因地制宜的保護舉措,延慶區野生鳥類種類從2005年的233種增長至390多種。
20只“國寶”白鶴成群到訪密云
日前,密云區園林部門工作人員在密云水庫觀測發現了數量相當的白鶴和白枕鶴,其中白鶴達到20只,在遷徙鶴群中能一次性觀測到如此數量的白鶴極為罕見。
專家介紹,此次密云記錄到的20只白鶴屬于北京地區近十年來記錄白鶴最大種群,具有重要意義。鶴類對于棲息地要求極為苛刻,僅在水質環境優良、水域及周邊食物豐富的區域生活。密云水庫上游地區水系相連、清流交匯,還有阡陌農田和大面積的灘涂濕地,受到鶴類的格外青睞。
根據《北京市密云區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鳥類)》記錄的最新數據,鳥類達到404種,較2021年新增了16種。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市全年監測到的鳥類有360多萬只。
北京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79處 “十四五”再新增50處小微濕地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綠心公園,專門為野生動物劃出了一塊1000多畝的保護地,用圍擋將它與游客活動區域隔開,成為野生動物專屬的家園。目前北京已建成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79處,總面積36.8萬公頃,約占北京市域面積22%。為黑鸛、褐馬雞等重點保護鳥類設立保護區和保護小區,在房山十渡的黑鸛集中生活區,已經形成多達100多只的固定種群。上個月(4月),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在這里監測到一對黑鸛“夫婦”成功產下三只寶寶。從監測到的記錄上看,這對黑鸛兩年來已產下六只小黑鸛。由于黑鸛數量的持續增多,北京房山區成功申報成為“中國黑鸛之鄉”。
在北京城中心的正陽門樓,去年(2021年)最高峰時有上千只北京雨燕。根據園林部門收集連續5年來的觀測數據,每年在北京的雨燕超過2萬只,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從2012年以來,北京連續開展兩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到今年底(2022年)將超額完成200萬畝造林目標,使城市生態大大改善。
根據北京市園林部門的調查,在濕地生活的野生動物達到200多種,占全市野生動物種類三分之一以上。截至去年底(2021年),北京濕地面積已經達到6.21萬公頃,在“十四五”期間,全市還要新增50處小微濕地,平均每個區要增加三處以上。
(總臺記者 王小節 張偉澤 劉煜璇 付海亮 鄧煜洲 張景 密云融媒 延慶融媒)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