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可可西里,美在哪里?
可可西里,地處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是全球生態版圖中一處熠熠生輝的坐標,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世代在此繁衍生息。
航拍可可西里。新華社記者 王艷 攝
2017年7月,可可西里,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填補了青藏高原無世界自然遺產的空白。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我們一起走近可可西里,探秘可可西里,究竟美在哪里?
生態之美
航拍可可西里。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可可西里的雪山和河流。新華社發
可可西里境內的楚瑪爾河。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可可西里境內的沱沱河。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動物之美
這片平均海拔超4600米的大地廣袤蒼涼,被稱為“人類生命禁區”,卻蘊藏著青藏高原豐富完整的生物基因庫。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個,野生動物多達230多種……
這是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區域活動的一群藏羚羊。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可可西里境內活動的藏羚羊。新華網 潘彬彬 攝
藏野驢在可可西里地區活動。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這是在可可西里拍攝的野牦牛。新華網 潘彬彬 攝
這是在可可西里拍攝的藏原羚。新華網發(宋忠勇 攝)
這是在可可西里拍攝的狼。新華網發(宋忠勇 攝)
一只藏狐在可可西里五道梁附近捕食獵物。新華社發(孫洪 攝)
這是在可可西里拍攝的高山兀鷲。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這是在可可西里拍攝的棕熊。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植物之美
除豐富的野生動物外,可可西里還有豐富的植物資源。
藍白龍膽(圖片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
疊裂黃堇(圖片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
全世界150余種墊狀植物中,可可西里分布有8科15屬50種,占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一,占可可西里地區植物總量的五分之一。
匍匐水柏枝(圖片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
墊狀駝絨藜(圖片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
可可西里地區植物還有一個特點,外形艷麗。
多刺綠絨蒿(圖片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
由于可可西里地區昆蟲較少,為了吸引更多的昆蟲傳授花粉,植物們必須在外形上“下功夫”。而艷麗的花色,才能吸引更多的動物,幫它們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
雅江點地梅(圖片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
疊裂銀蓮花(圖片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
露蕊烏頭(圖片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
可可西里地區的植物,是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護地區生態環境的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這是在可可西里拍攝的藏羚羊。新華網發 (宋忠勇 攝)
藏羚羊是躍動在可可西里的精靈。為保護它們,我國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為藏羚羊繁衍、遷徙保駕護航。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管理處,不間斷地開展大規模、高密度、高頻率的巡山行動。
巡山隊員在被稱為“藏羚羊產房”的可可西里卓乃湖區域巡山。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可可西里腹地無路、無通信信號,隊員們一年正常巡山都在十次以上。每次5人或7人一組,每次巡山少則20天,多則30天。
巡山隊員在可可西里地區冒雨拉車。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短短的100多公里的距離,他們最少要走整整兩天時間。汽車拋錨是家常便飯,每次巡山就是上千公里的路程,每年要在荒野里奔走上萬公里。幾十年來,先后有上百名巡山隊員,奮斗在可可西里反盜獵反盜采反穿越一線。與盜獵分子斗爭,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用青春甚至生命守護著“生態凈土”的萬物生靈。
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卓乃湖保護站的工作人員給藏羚羊幼仔喂奶。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可可西里,美在哪里?美在生態,美在動物,美在植物,更美在人與自然的和諧!
記者:薛玉斌、李琳海、周盛盛
報道員:潘彬彬、卡婭梅朵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