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區供圖
疫情發生以來,“菜籃子”“一日三餐”無疑是疫情防控工作外居民最關心的問題。尤其是處于封控區、管控區的人們,生活物資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
對此,沈河區積極對接相關部門和保供企業,暢通流通渠道,加強產銷銜接,確保生活必需品不脫銷、不斷檔,通過開展線上訂購預約、居民商戶互動、小區集中售賣、愛心服務上門等“暖鄰”行動,在夯實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關注、解決、保障居民的生活所需。
4月11日,體記者走進沈河區,記錄下該區為居民配送生活物資的暖心鏡頭。
組建“送菜小分隊”線上購買更省心
疫情發生后,沈河區商務局引導區域內保供企業加大貨源組織和采購,增加門店商品儲備和投放,加大蔬菜、雞蛋等重點商品的儲備量,確保居民重要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
皇城街道黨工委統籌轄區內資源,將屬地十余家生鮮水果小商戶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則,與小區居民精準對接,建立便民服務微信群,實行“線上點單、線下配送”。
由社區工作者、物業管理人員、黨員、志愿者、商戶共同組成“送菜小分隊”,把生活必需品送到居民家中,既解決了小商戶的經營問題,又解決了居民生活需求問題。
民商互助交流平臺滿足日常生活需求
為了保障居民的必要物資,沈河區各社區黨組織結合實際建立起“暖鄰”民生商戶名單,通過微信群、張貼通知等形式在小區內通告周邊商戶信息,搭建起社區黨組織、轄區商戶和居民群眾互動交流的平臺。
朱剪爐街道杏林社區積極發動駐街商戶成立“助鄰”采買上門服務商戶隊,得到了糧油、生鮮、蔬果、藥品等二十余家商戶積極響應,基本滿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
購買的物資由已經在本社區接種疫苗并參加每輪核酸檢測的商戶上門送貨,避免了外來流動人員進入小區,有效降低了疫情防控風險。
“愛心大篷車”送貨上門有序解擔憂
在與社區、生鮮超市對接過程中,沈河區市場監管局通過送貨進社區的方式,協調全區17個大型生鮮超市,每天將千余份蔬菜包、水果包、肉類包配送到小區門口,確保居民吃得上、買得到、供得足、零接觸。朱剪爐街道迎新社區聯合周邊生鮮超市將載滿蔬菜瓜果等生活物資的“愛心大篷車”送到居民家門口,在社區工作者和黨員志愿者的指導下,各小區居民樓分時間段分流下樓有序購買,有效解決部分老年人不會上網購物的難題。
風雨壇街道聯合萬科物業及周邊生鮮超市調配水果、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在萬科春河里南園平臺售賣,為小區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彌補了線上爆單、商品缺貨等問題。
馬官橋街道后陵社區黨委聯合富友家園小區物業組織5輛廂式貨車,在批發市場采購蔬菜,平價售給小區居民,保障小區居民購物需求。
專班精準發放“蔬菜包”溫暖居民心
除了最大化確保特殊時期的市民生活不受影響外,沈河區還高度重視省政府援助“暖心蔬菜包”的發放工作。通過成立“暖心蔬菜包”工作專班,橫向聯動區教育局、衛健局、公安沈河分局、交警沈河大隊等12個部門,從發放精準、防疫保障、交通暢通、車輛有序等多角度安排和部署發放細節。
沈陽市第七中學是區“愛心蔬菜包”的收貨點位。在工作中,沈河區集結了70位志愿者組成集中愛心搬運隊,采取一對一卸貨模式,確保送菜車輛和接菜車輛點對點無縫對接。
截至目前,全區77.5噸、3875箱、15500份蔬菜包已全部精準有序發放至封控區、管控區的低保戶、特困戶、高齡老人、困難退役軍人和部分殘障人士等群體的手中,切實發揮了政府愛心蔬菜的暖心作用。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關彤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