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10時26分,在皇姑區陵東街道嘉麟社區銀山廣場的常態化核酸檢測采樣點,居民們保持安全距離有序排隊,4個核酸檢測采樣臺高效運轉。
吳先生家住富麗陽光小區,步行五六分鐘至廣場后,排隊兩三分鐘便做完了核酸檢測。他告訴記者:“這個廣場有3000平方米,平時是周圍居民休閑娛樂的地方。現在設置常態化核酸檢測采樣點,檢測臺子多,每次基本都不需要排隊,隨到隨檢,非常方便。”據了解,為確保居民步行15分鐘之內就能找到核酸檢測采樣點,皇姑區設置了這樣的固定點位254個。
固定和流動點位結合 滿足社會各方需求
核酸檢測從全員模式切換成常態化模式,如何讓兩種模式無縫對接,既滿足居民出行持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需要,又能兼顧各行業、尤其是復工復產企業需要,為此皇姑區成立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專班,采取以街道為主導,一街一策、一社一策、一點一策,化整為零方式,力爭滿足常態化核酸檢測各方需求。
皇姑區結合居民出行習慣,在地鐵站口、大型商超、公園廣場、主要街路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置254個固定點位,419個采樣臺。
針對區域內老年人多、學生未開學、有的單位未復工等需要,皇姑區還在小區內設置了流動點位,采取按樓引領和入戶上門相結合方式,避免人員交叉,滿足短期內流動性不強居民的需求。
針對特殊行業在特殊時期的需要,每個街道設置一支流動采樣隊,采取上門采樣的方式,滿足49個工地、8所大專院校、3個鐵路單位、北陵公園等部分封閉管理單位的檢測需求。
主力和社會力量結合 解決人手短缺問題
從常態化核酸檢測開展開始,銀山廣場的常態化核酸檢測采樣點每天在6時30分前就已布置完畢,嘉麟社區書記杜學軍表示,這個點位輻射了周邊的七八個小區,所以從13日以來,來廣場檢測核酸的居民絡繹不絕,但由于檢測臺設置了4—6個,所以核酸檢測工作進展很快,居民到此不用過久等待,非常方便。
在時間緊、任務重、醫護力量缺口較大的情況下,皇姑區多管齊下,采取市里支援一批、民營機構動員一批、三方機構配備一批、街道社區挖掘一批、區屬醫院兜底保障一批的方式,有效整合醫護隊伍,采取新老配對的方式,在實戰中提高醫護力量的采樣水平。
目前,皇姑區全區共有醫護力量741人,同時招募志愿者1500余人,參與到各檢測點的信息錄入、現場引導、秩序維護等各項工作中,有效緩解了力量不足的壓力。
高位指揮和體系調動結合 確保有序運轉
皇姑區常態化核酸檢測指揮部由區領導親自擔任總指揮,各街道享有屬地主導權,統籌組織協調兜底保障本街道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指揮部堅持高頻調度指揮,如發現問題及時在工作群中,采取文字加照片提醒的方式,限時整改,確保問題及時整改到位。指揮部在指導街道“小體系”快速磨合運行的同時,著重加強對全區“大體系”的運轉保障工作。經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皇姑區4月13日采集573998人,占全區總人數74%;4月14日采集314179人,占全區總人數40%;4月15日采集446704人,占全區總人數58%。
下一步,皇姑區將在總結前階段經驗做法的同時,查缺補漏,加強體系調動,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完善細化方案流程,保質保量完成好常態化核酸檢測任務。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呂 佳
高級攝影記者 常晟罡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