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出現了咳嗽、發燒的癥狀
隨后抗原自測異常、核酸檢測陽性
……
從身體不適
到轉運隔離的幾天里
這家人采取了一系列
堪稱“教科書般”的自我防護
成功地避免了家庭內部傳染
近日,上海市民小施表示,想把自己一家對抗新冠病毒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方法和心態都很重要,最要緊的是快速行動,不要慌亂。”
↓↓↓
1
居家隔離時輕微咳嗽?
內部再隔離!
“喉嚨有點不舒服,大概是這兩天電話會議多,說話累了。”3月25日晚,丈夫小李身體上的輕微異常,引起了妻子小施的警覺。由于公司同樓層有人核酸異常,小李已自發做了核酸檢測,還接到通知要開始2+12居家隔離觀察。出現偶然咳嗽的情況,正發生在居家的第一天。
雖然只是丈夫隨口的一句話,在小施聽來卻是大事一件,不得不警覺。她趕緊讓丈夫戴上N95口罩,與家人保持距離。隨后小施上網查詢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癥狀:喉嚨有異物感,好像“有痰吐不出來”、咳嗽……不少與丈夫的情況相符!
“第一反應當然是焦慮,甚至心生懷疑,沒這么容易就感染吧!”但穩定下心神,小施決定要以最嚴重的情況來對待,容不得僥幸。夫妻二人與公婆同住,此外還有不滿一歲的寶寶。小施因產后原因尚未接種疫苗,她和孩子感染的風險更高。
家人們商議后,大家決定:小李全天戴好口罩,單獨住一間房;另一邊,家人也全時段佩戴上了口罩,除了吃飯和洗漱,即使是睡覺時也不摘下。
次日白天,小施開始想辦法采購膠囊、西瓜霜含片、泡騰片、酒精片等。一方面幫助丈夫緩解癥狀,一方面提高家人的免疫力。
“杜絕感染者的傳播,和其它人做好防護同樣重要。”小施回想起當時的決定,認為在懷疑期就開展家庭內部的隔離,是尤其重要且關鍵的一步。
2
查資料做功課
每項措施細致入微
3月26日晚,上海市進行了首次全員抗原自測。小李的測試結果是“兩條杠”。
“看檢測盒,T那根線特別明顯,比C還要深。(對感染)已經不懷疑了。”小施說,當時是家里最緊張的時候,病毒存在潛伏期,會不會家人已經感染?之前接觸過的同事、朋友會不會感染?之后,小李的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確認為陽性。
小施說,也許是出于作為母親的本能,她告訴自己一定要鎮定,要考慮更多事情,保護好家人。
也是這一天,小李出現了發熱癥狀,吃上了藥。
家中的防范措施隨之升級:
●一日三餐全由小李的父親送到門口,送餐后必須更換口罩;
● 小李用完廁所,自行對衛生間進行噴灑消毒并快速回屋,半小時內其它家人不能使用;
● 家庭內所有空間每天都要進行消毒……
每一項防范措施,家中都做了細致而嚴格的要求,甚至到了“微操”的層面。
小施也將家中的通風情況考慮在內。丈夫因咳嗽而單獨居住的時候,她就已關閉了家中的內循環設施。
此外,他們在征詢了居委的意見后,把家里的垃圾當做醫用廢棄物來處理。“我老公的生活垃圾一天一收,單獨用垃圾袋裝好扎緊,隨我們的垃圾袋一起放入紙箱,用封箱帶封好,確認沒有縫隙后,放在門口交給志愿者回收。”
3
冷靜,再冷靜
努力后有奇跡
小施懷孕期間自考了高級營養師,根據相關知識,她安排家人每天至少吃兩個雞蛋,喝兩袋牛奶,保障蛋白質攝入充足。每人每天也要補充一粒泡騰片,供應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即使常規的感冒,也是在初期大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C。一樣是呼吸道疾病,我想在營養上兩者是相通的。”
“這種嚴格的防范措施,堅持一天可能容易,時間久了就需要家人高度的依從性、紀律性。規則說好了,每個人就一定要做到。”小施說,公公本人也是醫生,家人將防護這根弦繃得很緊。從發現異常、核酸確認陽性到轉運隔離的這幾天里,雖然大家情緒一直是緊張的,但好在并沒有慌亂,而是按照科學的方法和態度,一步一步走了過去。
4月9日,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方艙隔離,小李痊愈并核酸轉陰,終于回到家中。至今,包括寶寶在內的所有家人,抗原與核酸的檢測一直正常。
對這一家子而言,自我防護的這段過程雖然只有幾天,卻充滿了“超大未知”。各種不確定性仍會帶來緊張感,甚至會導致生理上的不適。
如今在事后想來,被恐懼支配是解決不了任何事情的。唯有冷靜,再冷靜,才能好好思考如何對家人有益。
“我們想要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不僅是為了提供一些有效的防護方法,也是想提醒大家在遇到相同的事時千萬不要慌。打電話給居委等只能解決一部分事,更多的事發生在家庭內部,是一定要靠自己的。”小施說,在自我防護的過程中,她會查閱許多科學知識和病例經驗,這也不失為調整心態平和對待的一個方法。“總是等別人解決,會加劇自身的焦慮和孤立,我們要學會內源性的處理方式。”
這種自我防護仍在進行,小李歸家后的7天觀察期內仍獨自居住,所有接觸物品進行消毒和晾曬……
小施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看了這么多資料,最終只有實際行動才能把一個個不確定性消除。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