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牽動人心。越是到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我們越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唯一有效的應對辦法,就是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發揚拼搏精神,拿出決戰勁頭,勠力同心、以快制快、一氣呵成,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
對社會上“躺平”之類的聲音,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疫情來勢洶洶,直接威脅數千萬上海民眾的生命健康,形勢萬分緊迫,根本容不得“躺平”。“躺平”是對環境的順從、對困難的妥協、對未來的放棄,本質上是一種對自己、對他人、對生命的不負責任。
從世界范圍看,“躺平”只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失控之后的無奈之舉,既不科學,又稱不上“高明”。據統計,與2021年11月剛發現奧密克戎毒株時相比,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增加逾2.5億例,死亡病例增加逾100萬例,相當于半年時間從地球上抹去了一個中型城市的人口。世衛組織也聲明,新冠病毒繼續造成高水平的發病和死亡,特別是在脆弱人群中。這說明,奧密克戎毒株和“流感”不是一回事,不能指望靠群體免疫與新冠病毒“共存”。
我國的疫情防控實踐證明,面對一輪輪疫情,“發現一起、撲滅一起”才能避免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廣泛傳播,避免給新變異毒株出現提供“溫床”。從這個意義上說,受管控地區民眾承受的各種不便,做出的種種犧牲,實則都是為人、為己、為社會作戰的英雄之舉。眼下,整個上海正在進行一場與病毒的決戰。廣大醫護人員、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與病毒已鏖戰多時。這個時候,尤其需要在做好生活物資保障、病患及時救治的同時,把廣大民眾動員起來,團結一心、一鼓作氣、決戰決勝。
4月15日,在嚴格防疫前提下,位于上海松江的廣達上海制造城約2000名員工有序復工復產,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貢獻;吉林省4月14日宣布各市州實現社會面清零,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而在武漢,由中建四局西北公司承建的疫后補短板工程——湖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正全力推進。直面疫情、阻擊疫情、嚴防死守、堅持不懈、決戰決勝、有序復工、補齊短板、建立科學防范體系,最終落腳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積極迎戰的中國抗疫邏輯。上海正處在攻堅之時,還需振作精神、頑強拼搏、堅持到底。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當前,我們仍處于迎戰疫情的關鍵時刻,一定要穩得住,決不能讓“躺平思維”消解斗志。不論我們經歷了怎樣的辛酸、正面臨怎樣的困難,請堅信:沒有一場疫情不會過去,堅韌不拔、決戰到底定能取得最終勝利!
作者:李思輝,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