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援滬方艙醫療隊二隊工作中。 浙大一院供圖
中新網杭州4月21日電(張煜歡)“我只是大部隊里普通的一員,我們是為病患謀求健康的守護者,是一水同舟的家人。”浙江援滬方艙醫療隊二隊隊員、浙大一院總部一期耳鼻喉科護士長陳寒春說。
自3月底以來,浙江持續做好馳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上萬名醫護人員奔赴疫區,他們中有剛剛工作的“初生牛犢”,也有久經沙場的老將,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大家都一往無前。
和陳寒春一樣,有著19年急診科工作經歷的浙江援滬方艙醫療隊二隊隊員、浙大一院急診監護室副護士長王海蘋也是其中一員。她除了掌握著扎實的急危重癥救護知識和技能,還多次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赴災區轉運傷員、2013年H7N9禽流感暴發時承擔危重患者護理工作等。
陳寒春(中)在開艙前當晚與隊員討論事宜。 浙大一院供圖
兩位護理“老將”作為浙江援滬方艙醫療隊二隊護理團隊的管理者,也肩負起更多責任。
浙江援滬方艙醫療隊二隊的護理人員由浙大一院、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和麗水地區多家醫院的護理人員組成,存在著規范不同、習慣不同等問題。為達到更有效的同質化管理,在未出發前,陳寒春與王海蘋就詳細了解所有隊員的基本情況,仔細梳理整個名單,根據護理人員的工齡、科室、有無抗疫經驗等因素進行合理分組,對隊員們進行反復多次的培訓及考核,這讓大家在開艙前便迅速完成了最初的磨合。
“除了陌生的團隊以外,陌生的環境、系統、流程,也都是我們目前面臨的關鍵挑戰。”陳寒春說,她和王海蘋曾實地到施工中的方艙隔離點了解布局、環境,并拍攝視頻,讓所有隊員對工作環境有更直接具體的印象。
她們還根據上海相關醫院提供的工作流程,梳理入院、出院流程,制定方艙隔離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護理常規,讓隊員提前學習。開艙前夜,她們帶領40余名隊員布置艙內環境,快速整理物資,并繪制床位布局圖、演練收治病人流程等,在艙內整理準備到凌晨。休息沒多久,立馬又進艙和隊員們一起進行患者的收治工作。
浙江援滬方艙醫療隊二隊工作中。 浙大一院供圖
為了檢驗收治流程的合理性,她們帶領預檢護士登上轉運大巴,收治首批入艙患者;患者大批量出艙時,她整理名單、布置工作,協調整個艙位患者的出艙調度,盡量保證出艙工作準確、順暢。
之后每日的工作中,不管是患者入艙還是出艙,她們始終全程參加,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第一時間進行優化改進,為的就是讓艙內各項護理工作更加井然有序。
二十多天過去,臉上的壓痕、手中的老繭、額間的汗水,化作了堅守戰疫一線的“勛章”。
“不求事事完美,只求無愧于心,無愧于病人。”王海蘋說。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