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連接這個WIFI,就可以上網了,試試看,還會卡嗎?”4月15日,在位于上海市普陀區的連亮路方艙醫院,志愿者幫助一名讀初二的小女孩連上了無線網絡,屏幕上原本灰色的“降落傘”瞬間信號滿格。
在連亮路方艙醫院,有一個由外部技術人員和11名志愿者組成的“網絡維修小分隊”,最近,他們一起完成了一個“大項目”——修好了方艙醫院里的無線網絡。
“小分隊”的牽頭人是志愿者鄭一標,“剛剛進方艙的時候,手機一直開著流量,也沒人說過沒有網絡。”4月2日入院的鄭一標有建筑維修特長,一進入方艙,他就主動報名成為了志愿者。在志愿工作中,聽到一些小患者說因為沒有無線網絡而耽誤上網課,他才注意到艙內的無線網絡不能正常使用,“反饋了以后我發現,WIFI之前就壞了,但大家都忙著收治患者,沒來得及找人修”。
不能讓網絡耽誤孩子們的學習!打定主意的鄭一標毛遂自薦,嘗試維修網絡。“我會點維修,而且我同病房的室友嚴俊杰也對建筑內的網絡略知一二,我們就一起行動了。”
查看建筑圖紙后,鄭一標和嚴俊杰發現方艙內的網絡涉及的參建方較多,情況較為復雜,于是他們聯系了連亮路方艙醫院網絡項目負責人和相關建設人員一起進行維修。
然而,4月12日院內網絡修復后,不到一天,就有志愿者反映網絡不穩定。“小分隊”立即對問題進行排查,“發現是樓里的交換機主機及房間AP(路由器)硬件上限的問題。經過討論,我們形成了初步方案。”然而,就在方案即將實施時,“隊友”嚴俊杰得知自己可以出艙了。“其實當時聽到可以出艙,并沒有特別開心,因為網絡還沒有修復,但是自己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所以是有點兩難。”嚴俊杰說。直到當天晚上,鄭一標告訴他,又有懂網絡的志愿者加入到隊伍中,他才放下心來。
“新加入我們團隊的是兩位網絡的‘大神’級人物,在他們的運籌帷幄之下,我們迅速推進網絡修復工作。”新加入的志愿者馬國俊和易鑫都在相關領域工作,有了他們的加入,“小分隊”變得更加專業。然而,“大神”來了,效率高了,任務卻依然艱巨。“100多個路由器,需要用電腦進行人工調整,靠我們三個,就算是大神也是完不成的。”,“我就在患者互助群里面發布求助信息,沒想到立刻就有很多病友響應。”新加入的志愿者中依舊不乏專業人士。
4月15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連亮路方艙醫院的網絡恢復正常。為了保證學生上網課需求,志愿者們每到一個病房都提醒大家,網絡的容量有限,請優先照顧需要上網課的學生使用。
如今,早在4月9日已達到出艙標準的鄭一標,選擇繼續留在方艙做志愿者,“網絡維修小分隊”也在不斷補充新鮮血液的同時繼續運行,他們正一起打好這場方艙醫院里的“網絡保衛戰”。
總臺記者 梁志瑋 高媛 普陀區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