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三輪車變身“流動貨棧” 受訪者供圖
疫情期間,近10輛電動三輪車串起一個4000多人社區生活物資保供的“最后100米”。
后車廂內裝滿一排排紙箱制成的簡易“貨架”,集齊餐巾紙、洗發水、調味料等20多種商品,電動三輪車變身“流動貨棧”,在小區內緩慢前進。車上喇叭不時傳來“越華社區‘我嘉貨棧’開張啦!”的吆喝,提醒著小區居民們前來補貨。
位于上海市嘉定工業區的越華社區,是一處農民動遷別墅區,共有11弄、1214戶、4000多人,且住戶以老年居民為主。“小區大,老年人多,貨棧固定放在小區門口的話,老年人拎著重物來回不方便;逐一送貨上門的話,志愿者的負擔又非常重,所以我們干脆讓貨棧流動起來。”上海市嘉定工業區越華社區黨總支書記王韻介紹道。
電動三輪車變身“流動貨棧” 受訪者供圖
“小三輪”開到家門口,有需要的居民可在家門口等待,一戶人家完成付款購買后,再開到下一家,全程確保人員不聚集、少接觸。王韻說:“我們在每個弄招募了2到3名居民志愿者,跟車完成貨物清點、價格結算、秩序維持、消殺清潔等工作。”
“流動貨棧”內的商品則由居委會工作人員從定點保供商超統一采購而來,而且每一樣商品明碼標記。負責采購的居委干部邵燕說:“不少居民反映油鹽醬醋和生活用品不足,我們就從保供超市挑選一些有品牌且價格適中的商品,以確保能滿足居民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目前,“流動貨棧”每日至少出車兩次,售罄的“緊俏品”也會多次補貨。“流動貨棧”不僅解決了疫情期間居民采買貨品“最后100米”的問題,也讓不會使用團購、微信支付的老年人,獲得了極大的“安全感”。
獨居老人們此前需要提前規劃好家里的物資,列出長長的清單,等待志愿者上門統計。有了“流動貨棧”后,生活物資一旦見底,便能隨買隨用。居民謝軍下午早早等在自家門口,“家里的生抽醬油見底了,我正發愁,聽到小喇叭開始喊,我馬上就出來了,價格也不貴,晚上炒菜就能用上。”
電動三輪車變身流動核酸采樣點 受訪者供圖
除了運送物資,電動三輪車還在流動核酸采樣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和普通運送物資的電動三輪車不同,這些流動核酸采樣三輪車有不少實用的“改裝”。車上裝有雨傘支架,采樣工作臺牢牢固定在車身,消毒水、手套、醫用垃圾袋等裝備一應俱全。
3月15日至今,上海市嘉定區玉蘭一村已進行多輪核酸采樣,前幾輪集中核酸采樣,每輪耗時約6小時。采用流動“小三輪”采樣方式后,小組分頭行動,3小時內就能完成。來自江蘇泰興的醫護人員王琳對此深有感觸,“坐三輪車在每棟樓之間轉場很方便,居民也不用接觸其他樓棟的人群,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王琳說。
據悉,目前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已再次采購88輛電動三輪車,發放給村居和需要承擔物資運輸工作的職能部門。
“小三輪看上去是土辦法,但是效率高。”“塊頭不大,但裝的東西可不少。”物資運送時為志愿者節省時間和體力,核酸采樣時又直通醫護人員和居民,電動“小三輪”這個平常不起眼的交通工具,在封控期間發揮了“大作用”。
記者 繆璐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