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
4月以來,在上海戰“疫”的關鍵時期,
松江市民互幫互助,攜手共渡難關。
在方松街道,
鄰里一家親的故事天天都在發生……
在線共享文檔 流動生活物資
“大米兩袋、牛排6塊、A4紙1盒、防護手套1盒……”
4月上旬,在錦桂苑小區的業主微信群里,
一份共享物資在線文檔不斷刷新。
“起初看到業主群里有人提議共享食物,很多居民積極響應,我就想到做一個線上表格,將大家的供求關系對接上。”
居民洪偉居家辦公之余,
特意制作了這個共享物資在線文檔。
捐贈人、捐贈物資及認領人的
相關信息一清二楚。
“從油鹽醬醋到鍋碗瓢盆,困難時期,鄰居們都非常慷慨。”
每天物資統計截至下午3時,
對于不會使用在線文檔的老人,
則由鄰居們幫助填寫。
物資供求對接上了,如何完成交接?
經居委會同意后,
居民姚麗麗和丈夫姚成主動承擔起
物資“擺渡人”的角色。
“家里有老人幫忙看孩子,我們夫妻倆能騰出手來,就想著為社區出一份力。”
每天,夫妻倆會將消殺好的物資,
從捐贈人門口“擺渡”到接收人的門口。
物資多的時候,
每天下午要連續忙兩個小時。
但是無論多忙,
夫妻倆總會在捐贈物資上
貼上一張標簽紙,上面寫著“加油”,
并附上笑臉和愛心圖案。
“希望以此讓大家多一些力量共克時艱。”
潘璐微在該小區租住了4年,
她通過共享文檔認領過3袋泡面,
也捐贈過1瓶洗潔精和1盒A4紙。
有一次,潘璐微剛填寫完
認領一包白砂糖的信息,
卻發現一名鄰居已經認領了。
正當她失望的時候,
對門阿姨發來信息:“家里正好有多余的白砂糖,已經放在門口了。”
“鄰里關系很溫暖、融洽,希望通過努力工作,將來能在這個小區或者松江定居下來。”
潘璐微笑著道出了自己的“小目標”。
慷慨援手他人 暖心接受幫助
潘坤夫是賽杰苑小區的保安隊長,
3月31日以來,
他和其他4名保安
持續奮戰在小區防疫一線。
雖然每天要忙著消殺快遞、分發物資,
但近期居民的一系列愛心之舉,
讓他們心里很溫暖。
“居民會和我們分享一些蔬菜,有時做好了菜讓志愿者送過來。還有些居民捐贈了單人床和床墊,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保安室只有一張床,
5名主動堅守崗位的保安只能輪流睡,
夜里實在熬不住就睡在地板上。
居民志愿者發現這一情況后,
便在業主群里征集單人床和床墊。
居民沈雷平得知后,
第一時間把女兒的床墊搬到了居委會。
“女兒上大學了,在家住得少,雖然最近受疫情影響,一直在家上網課,但用被褥墊墊就行了。”
疫情期間,家家戶戶免不了會碰到困難,
熱心的沈雷平也不例外。
4月19日傍晚,
正在等待上網課的女兒發現
房間的吸頂燈壞了。
因水電工被封控在家,無法到小區修理。
沈雷平聯系了小區物業,
物業管理處經理徐衛紅給出肯定答復:
“別擔心,物業有燈具,志愿者陳先生會水電維修。”
最終,在網課開始前,
房間的燈亮了起來。
“疫情雖然擾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團結一心、相互幫助、相互守護,就一定能共渡難關、戰勝疫情。”沈雷平堅定地說。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