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我家里有人吃東西不小心噎住了,出現呼吸困難,請你們快點來救救他!”
23日11時07分,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街道某居民區的一位居民,在120醫療急救電話里焦急地說。
11時08分,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江川分站接到任務,120急救車出發趕赴現場,幾分鐘后,急救車抵達患者小區樓下。
這是一個沒有電梯的居民樓,四名“大白”拿著急救藥箱和氧氣袋,飛快地爬樓梯奔到了四樓。只見患者正站在家里盥洗臺前,彎著腰不停地咳嗽。來不及喘口氣,急救醫生見狀二話不說沖到患者身后,緊緊抱住他,用“海姆里克腹部沖擊法”對他進行急救。片刻后,患者咳出部分異物,呼吸困難得到緩解。隨后,急救人員為患者檢查了血氧飽和度和心肺功能,并開通靜脈。
11時26分,醫護人員將患者轉運到120急救車;11時31分,送達最近的醫院進一步治療。
4月23日,上海市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醫護人員將一位患者轉送到120急救車。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呼救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副主任葛英軍介紹說,“疫情期間,我們要求所有急救人員必須二級防護,通過對急救患者進行分類救治和轉運,嚴防院前急救和轉送院過程中的交叉感染,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兩不誤。”
記者在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調度大廳看到,雖然這里呼叫電話此起彼伏,但忙而有序。針對當前上海疫情防控分區情況,急救中心按照普通急救,封控區、集中隔離點、陽性患者的醫療急救,進行了分組分類調派,設立專班專人負責。
“自從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我們全體人員都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最多的一天接到了7000多個電話,是我們平時業務量的10倍。”葛英軍說。
面對壓力,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第一時間制定緊急預案,同時向區衛健委提出招募急救話務志愿者。短短一天,由閔行區政府機關干部組成的話務志愿者團隊就全部就位,極大緩解了接聽電話人手不足的瓶頸。
由于陽性和密接患者需由特殊的負壓車輛轉運到定點醫院,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緊急采購了58輛負壓120急救車,調度人員成立專班,急救人員也實行閉環管理。
4月23日,上海市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調度員在緊張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
“經過緊急協調和增加運力,目前我們基本能滿足居民日常醫療急救需求,每天接聽1500到2000個求助電話,每天待派的急救車輛基本能‘清零’。也就是說,當天打進120電話的,當天都能被送到醫院就診。”葛英軍說,“每接到一個求救電話,我們都會與時間賽跑!”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