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會建設的終極目的是什么?6日在福州舉行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與會專家和業界人士表示,是“以人為本”,便利人們的生活,分享技術紅利。
在數字中國峰會智慧社會發展與展望分論壇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楊學山說,“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一定是真正解決城市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先假定某種系統、某種平臺、某種算法和某種算力”。
例如在醫療領域,中國聯通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波介紹,移動查房、移動護理、監護設備全連接、遠程急救、遠程會診、手術機器人以及遠程手術等技術的應用,改變了人們對傳統醫療的認知,縮短了就醫時間,提高了醫療效率,讓醫療資源分配更合理。
楊學山說,智慧醫療的出現是為了解決醫療資源不均衡等問題,“當一個病人去掛號,通過智慧醫療,根據他已有的歷史信息,讓他到恰當的地方去就診”。
目前,智慧交通在多地不斷破局,為改善城市擁堵做出探索。華為企業業務副總裁喻東介紹,在深圳,華為聯合深圳交警部門,利用數字平臺,整合大數據、物聯網、視頻、AI(人工智能)等最新ICT(信息通信)技術,打造“交通大腦”,實現交通流量的實時感知,使得道路通行能力提高8%左右。
在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簡稱“數字廣東”)展臺,記者了解到,在其“粵省事”移動民生服務平臺上,截至今年4月21日,累計上線607項服務,掛鉤了身份證、社保、駕駛證等53種個人類電子證照,其中525項實現“零跑動”,82項“最多跑一次”,累計業務量1.3億筆。
騰訊公司政務云副總裁、數字廣東CEO王新輝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以前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辦事,要去不同廳局,而智慧政務平臺按照用戶需求設計。如企業辦不動產登記、投資事項審批,只要按照界面上不同事項去操作,至于背后由哪個廳局處理,則不需關心。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說,“數字政府”建設中,廣東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以民眾“來不來用、愛不愛用”,來檢驗政務服務成效。
目前,中國智慧社會建設不斷創新發展。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在分論壇上說,建設智慧社會,核心在于加快促進信息通信技術創新突破,促進數據高效流通和融合應用,推動智慧生產、智慧生活、智慧治理等社會各領域的創新。
楊學山說,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智慧,百姓的生活安心便利,各級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社會發展質量提升,經濟發展實現轉型,才是智慧城市的根本。(完)(記者 劉育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