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想象力缺乏正在壓縮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空間。互聯網這幾年開始進入下半場,國內外互聯網公司已進入存量競爭的態勢。沒有想象力,互聯網的空間將難以擴張,造成互聯網行業的停滯不前。
中國互聯網在過去1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巨大進步,在某些細分領域甚至領先于美國,諸如移動支付的便利性,電子商務的便捷性,以及短視頻APP的全球下載量等。在這些領域當中都具有豐富的中國特色,展現出了中國速度,也很好地為中國的普通公眾提供了便捷服務。
但是最近發生的兩件事情,使得我們必須要跳出自我欣賞的光環,重新審視當下國際互聯網行業發展。
第一件事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一箭六十星”成功發射升空,即一次性把60顆衛星送到太空當中,邁出了覆蓋全球“Wi-Fi網絡”夢想的第一步。它第一次向人們展現了互聯網公司和宇宙探索公司之間的緊密結合,也是第一次真正地向人類全覆蓋的星聯網的可能性前進,并且這種前進并不遙遠,預計將在10年內完成。
第二件事是臉書推出數字貨幣Libra計劃。Libra是金融史上自布雷頓森林體系以來最大的一個變數,人們擔心,美國的金融霸權會不會由此得到來自數字領域的支撐?
這兩件事所展現出來的美國互聯網公司的發展野心尤其應該引起中國互聯網人的重視。它們體現出互聯網公司跨界整合能力的邊界,也體現出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行業的結合,有可能在未來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科技創新力量。
我們還要看到科技創新背后可能撬動政治格局的力量,比如,星聯網計劃和Libra計劃覆蓋的重點區域包括眾多發展中國家,其中涵蓋了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點國家。星聯網一旦正式實施,將完整地覆蓋“一帶一路”國家的網民,Libra計劃也將覆蓋“一帶一路”國家的數字貨幣,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在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當中,互聯網和基礎設施將是其中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內容。
雖然目前中國互聯網行業在某些細分領域取得了對美國的局部特色優勢,但是這種優勢如果不能夠持續更新并加以促進的話,就很有可能會失去領先態勢。美國互聯網公司在美國社會生態和政策環境當中所展現出來的想象力,值得中國人借鑒,目前,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內沒有任何一家知名全資入股的太空探索子公司,這其中有互聯網公司傳統觀念的束縛,也有政策環境、觀念因素以及融合大氛圍的限制。中國的民間火箭公司也有一定數量,但是中國的太空產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在方方面面都需要進一步的推動和探索。對于互聯網的探索,特別是跟國家力量的結合,我們需要采取更加積極有為的態度,在互聯網領域實現國有機構和民營企業的有機結合,努力爭取在國際上更大的話語權。
在規劃中國互聯網和先進技術發展的道路當中,要充分實現以公民個人和機構的權利及義務為管理對象的邏輯,最大程度破除互聯網發展藩籬的限制,推動中國互聯網行業持續取得創造性發展,而不是陷入具體事務中的管理限制。只有圍繞對機構和公民的權利及義務的管理邏輯,才能真正打開各個行業的發展想象力。只有讓互聯網產業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能有效地在未來的大國競爭當中爭取主動。(作者是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