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盤的持續調整,“1元股”擴容速度比大盤調整更猛,不少股票走到了成為“仙股”(股價跌破1元)的邊界,可稱為“準仙股”。截至6月6日收盤,正常交易的A股中,“準仙股”達53只,比本輪反彈收盤高點的4月19日多出45只。而且,盡管6月6日上證綜指收盤比2018年底時高出335點,但“準仙股”卻多了11只。
11年前,上證綜指從2007年10月的6124點跌到了2008年10月28日最低的1664點,當天市場上“準仙股”才41只。但11年后,上證綜指比2008年10月28日的最低點高70%,“準仙股”數量卻多了12只。
“仙”是中國香港人對英語“cent”(分)的譯音,“仙股”就是指價格已經低于1元,因此只能以分作為計價單位的股票。A股市場上,股票面值多數是1元,股票市場是價格發現的場所,當收盤股價低于1元時,也即股價跌破了股票面值,多數是此股基本面堪憂的市場體現。
隨著A股市場逐漸開放,投資理念也接近成熟市場,基本面有瑕疵的公司逐漸被市場冷落,進而股價低迷,成交稀疏。
“準仙股”價格低迷,跌幅巨大。從4月19日至6月6日,這53只股票平均下跌39.4%,跑輸同期上證綜指26個百分點,跌幅超過50%的股票達16只。
不僅股價下跌,“準仙股”成交也稀疏。6月6日有6只“準仙股”交易額只有區區數百萬元,全部53只“準仙股”全天共成交28.56億元,比不上貴州茅臺1只股票同日成交額,這一天貴州茅臺成交30億元。
A股53只“準仙股”>>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終端數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