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批過會的三家企業之一,天準科技絕對是100多家科創板申請企業中的幸運兒。這家曾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雖然提交申請材料時間不算早,但效率算高的——從科創板申請材料獲受理到上會通過,天準科技只用了65天。
不過,光環亦有另一面。界面新聞發現,天準科技未來業績發展存在不小風險:公司來自蘋果相關產業的營收占比達七成,而今年一季度蘋果手機銷量出現大幅下滑。此外,公司近幾年存貨余額大幅增長,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不足2%。
從新三板變身科創板
天準科技的前身為天準精密,設立于2009年8月,2015年2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掛牌新三板,2019年4月2日申請登陸科創板資料獲得受理,2019年6月5日完成“成人儀式”獲得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
天準科技致力于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公司以機器視覺為核心技術,專注服務于工業領域客戶,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智能制造系統、無人物流車等,產品功能涵蓋尺寸與缺陷檢測、自動化生產裝配、智能倉儲物流等工業領域多個環節。
公司實控人徐一華,在北京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就職于微軟亞洲研究院,為人工智能、機器視覺領域專家。公司累計服務近3000家工業客戶,包括蘋果公司、三星集團、富士康、欣旺達、德賽集團、博世集團、法雷奧集團、協鑫集團、菜鳥物流等。2018年天準科技營業收入規模5.08億元,歸母凈利潤9447.33萬元,2016年至2018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557.2萬元、5155.12萬元、9829.21萬元。
來源:招股說明書
天準科技是少有的選擇科創板第三套市值標準的公司,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從上述數據來看,營業收入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都沒有問題,那預計市值呢?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天準科技共進行了3次增資1次資本公積轉增股份。其最后一次增資發生在2018年5月,當時天準科技的注冊資本增加520萬股,疌泉致芯、原點正則、青銳博賢分別認購了260萬股、129萬股、131萬股,認購價格每股15元。此次增資讓天準科技投后估值站上了20億元,達到21.78億元。
來源:招股說明書
來源:招股說明書
從公開信息來看,東吳證券(601555.SH)、譽衡藥業(002437.SZ)、蘇州高新(600736.SH)等為天準科技的影子股。東吳證券直接持股天準科技286.7萬股;譽衡藥業是原點正則的股東,原點正則持有229萬股天準科技;蘇州高新則站在蘇州科技城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天準科技640萬股)的背后。
來源:天眼查
來源:天眼查
有分析人士指出,科創板申報企業受理時間最早在2019年3月22日,天準科技在2019年4月2日才受理,并不算早。在兩度問詢之后便上會過會,其新三板的信披經驗一定起到了作用,這也體現了監管層是說清一家上會一家的原則。
此番,天準科技計劃募資10億元,投向為“機器人視覺與智能制造裝備建設項目”、“研發基地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來源:招股說明書7成收入靠“蘋果產業”
細看天準科技,有一個數據是繞不開的。
2016年至2018年,天準科技來源于前五大客戶的營業收入占其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9.67%、69.22%、70.28%;來源于蘋果公司的直接收入占比分別為8.02%、29.46%、28.51%;主要客戶(包括經銷模式最終客戶)中來源于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的收入合計比例分別為49.98%、67.99%、76.09%。
具體來看,蘋果公司在2012年開始成為天準科技的客戶,主要采購智能檢測裝備。2017年,天準科技當期新產品玻璃檢測裝備實現大規模銷售,蘋果公司對該類產品采購金額大幅增加,成為天準科技第一大客戶。單獨看蘋果公司對天準科技的收入并不算高,但主要客戶(包括經銷模式最終客戶)中來源于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的收入占比就能高達7成。其中,蘋果公司的供應商包括捷普集團(下轄綠點科技(無錫)有限公司、綠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綠點(蘇州)科技有限公司、日新(天津)塑膠有限公司)、德賽集團(下轄惠州市德賽電池有限公司)、欣旺達、新世集團(下轄華普電子(常熟)有限公司、新世電子(常熟)有限公司)、新能源集團(下轄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藍思科技、富士康等。
來源:招股說明書
毫無疑問,天準科技是典型的“蘋果概念股”,但是超7成收入來源“蘋果產業”,這顯然是個問題。
上交所在首次問詢中就針對依賴蘋果一事進行詢問。對此,天準科技稱,在2017年新拓展的應用于玻璃及結構件檢測的智能檢測裝備獲得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的認可,使得收入占比大幅增長。實際上從2012年以來,天準科技與蘋果公司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蘋果公司出于其自身產品質量管控的考量,對技術優良、性能可靠的智能檢測裝備有著持續、高標準的需求,因此,天準科技自己認為,其對蘋果產業鏈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但其與蘋果公司的合作深入密切,具有較強粘性。
天準科技的回復并沒有打消監管層的疑惑,在第二次問詢中,監管層再度問及相關問題,包括經銷模式、最終客戶指向等。對此,天準科技承認“由于經銷模式下產品最終客戶分布較廣,而蘋果公司的供應商數量眾多,發行人無法逐一核查到全部最終客戶并確認其是否為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
一直到上會時,監管層仍然繼續就客戶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進行發問,要求天準科技說明“獲得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訂單的穩定性,是否存在對發行人產品的需求上限,發行人玻璃及其他結構件檢測裝備是否存在其他供應商,發行人的產品是否存在被替代的風險,上述產品的后續研發能力”。
對于客戶集中的問題天準科技自己也少不了進行風險提示,其稱如果與主要客戶的合作發生重大不利變化,那么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且蘋果公司近期手機產品出貨量有所下降,未來如果蘋果公司手機產品銷量長期持續下滑,甚至蘋果公司未來的其他產品設計、功能特征無法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各類產品的銷量均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則存在對天準科技業績穩定性和持續經營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的風險。
從公開信息可以看到,蘋果手機的銷量從2007年僅139萬部,到2012年突破1億部,增長迅猛。2013年iPhone銷量是1.5026億部,2014年銷量是1.6922億部,2015年銷量是2.3122億部,不過這之后,增長出現頹勢,甚至僅是在高位橫移,2016年銷量是2.1188億部,2017年2.1676億部。至于2018年,根據IDC公布數據顯示,三星手機以2.923億數目出貨量穩居世界第一,其后蘋果以2.088億臺出貨量險勝華為的2.06億臺。最新的2019年一季度顯示,蘋果出貨量3640萬部,同比大幅下滑30.2%,已被華為反超,華為出貨量為5910萬部,同比上升50.3%,三星仍然位居第一,出貨量7190萬部,同比微幅下降8.1%。
來源:網絡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近幾年蘋果產品給人的感覺雖然生態系統很好很強大,但創新欠缺,硬技術不夠。最重要還是看天準科技未來的技術儲備,或許可以從其擁有專利進行揣測。
除了客戶相對集中的問題外,通過問詢內容可以了解到,天準科技還存在一些其他問題,需要重視的諸如存貨快速增長。
在2016年至2018年間,天準科技的原材料、庫存商品、發出商品等各類存貨余額呈大幅增長趨勢,各期末存貨余額分別為5599.5萬元、13359.29萬元及21635.69萬元。根據天準科技存貨相關會計處理,天準科技各期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分別為2.58萬元、171.65萬元及334.52萬元。
未來,如果原材料價格和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或者為單一客戶研發生產的定制化產品未能成功實現銷售,天準科技將面臨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增加從而影響經營業績的風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