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澄邁老城鎮工作生活的羅女士,遇到了一件怪事。她放在微信錢包里面的錢,一下子少了800多塊錢。而她在仔細翻看微信賬單后發現,這半年時間里,“不見”的錢還不止這800元。
“6月1號的晚上,我就覺得那個錢一下子不見了八百多塊錢,然后突然我就拉一下賬單嘛,這筆錢我都沒有用,怎么會少那么多?我說這筆錢應該不是我花出去的,然后我才發現的。”隨后,羅女士查看微信賬單發現,從今年1月份到6月份,半年的時間里,她的賬戶不斷向廣州夢映動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等多家網絡公司支付錢款,前后共3萬多元。而在發現這一情況后,羅女士第一個就想到了今年13歲,剛六年級畢業的女兒小嫻。
“一開始我問她,她說我沒有啊,我都是拿來看作業,問一問二,到最后她才承認是她玩手機充值游戲。”面對追問,小嫻承認了自己的充值行為,而她充值的錢主要用于購買游戲當中所使用的人物皮膚。
(資料圖)
小嫻說,她都是在晚上回到家時,借著用媽媽手機完成作業的借口,拿到手機并關上房門,悄悄打游戲充值的。而手機的支付密碼,她也是平常看母親使用手機的過程中記住的。
“我有個大兒子,上了大二了,存來存去才存了這么點錢,她(小嫻)到下半年也要上初一了呀,所以這筆錢對我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血汗錢,我幾年來的積蓄在里面。”為了幫助羅女士追回這筆錢款,隨后,記者也先后聯系了相關的公司。
在提交申請后,目前相關公司已經將13000多元退還給了羅女士,其它款項還在審核處理中,而這也讓羅女士松了一口氣。但是,13歲的小嫻為什么會沉迷游戲?這跟她的成長經歷有沒有關系呢?
小嫻告訴記者,因為她在現實中一直沒有結交到太多的朋友,所以在偶然接觸到網絡游戲和一些交友軟件后,看到網絡上的朋友都有游戲皮膚,就動了充錢買漂亮皮膚,和網友拉近距離的念頭。另外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雖然即將上初中了,但小嫻對錢,并沒有什么概念。
記者:父母賺錢,你知道賺這個錢不容易嗎?
羅女士的女兒 小嫻:不覺得。
記者:為什么?
羅女士的女兒 小嫻:沉默......
當事人 羅女士:你下半年也要上初中,你哥哥也大二了,也要用到這筆錢。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羅女士和丈夫忙于工作,平時很少關注小嫻的課余生活和心理狀態,對小嫻沉迷于游戲和網絡交友的情況也并沒有及時掌握。事后,羅女士也表示,會加強孩子的教育,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
對于小嫻,還需要父母循序漸進的引導和教育,尤其在對待一些事物的價值觀上,不能掉以輕心。而對于小嫻未來的成長和教育,記者也咨詢了心理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丁芳:缺失的財商管理。就是孩子的承擔部分是缺失的,他只是孩子說我想要,行不行,好像父母就覺得,你要了我的(能力)范圍之內,能給我就去給,所以孩子在這種承擔和獲益之間,他是沒有一個對等值的。當他沒有這部分承擔之后,他就會覺得我所獲得的這部分東西,應該都是很容易的,我要錢,我要個十塊錢,夠了,那爸爸媽媽他們是不是在外面,也是這么容易要到100元、1000元,甚至10000元。
丁芳建議,父母可以讓孩子通過做家務、體驗一天自己的工作等方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丁芳:那我們父母在這種情況之下,也可以建議帶孩子去到這些安全系數足夠的地方,幫助孩子去更好地建立他的人際關系,讓他有了更多同齡的,或者是說別的,一些實際現實生活中的群體的話,那他就不會在網絡中,去虛擬地去尋找這種他想要的一種狀態。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