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吳伯伯,今天練得好,進步大喲。”成華區中醫醫院·康穗養老中心多功能訓練室內,護士正跟908房病人吳大爺聊天。
記者注意到,在這個坐落于成華區長秀路的公辦醫院,足足有3層樓是“康養區”,每個房間都配了適老化衛生間,床旁是多媒體互動屏和無感智能看護系統,方便醫護掌握病人情況。
家住附近的和順社區居民楊先生是受益者之一。他90多歲的老母親患腦梗臥床,需專人照料,為此他跑了多家醫院和養老院都不是很滿意??催@里療養環境不錯,試著送老人來康養。
令他最滿意的,是醫養結合特色服務。他回憶,住院部醫生每天會查房,有次母親突發中風,醫院立即安排轉入安寧療護中心治療。期間暫不能看望,醫護人員還專門微信告知病情進展。治療后母親情況好轉,去年5月中心正式開診,他第一時間讓母親搬進新院區繼續療養。
“來這以后她心情和身體狀態更好了,作為家人心里就踏實了。醫院的醫護人員很負責,添加了每個家屬的微信,定期給我們發送老人的日常視頻,我們在手機上就能隨時查看老人的情況?!闭f著,他點開了其中一個視頻,他的媽媽鄧女士手里拿著水果,對著屏幕笑得很開心。
跟吳伯伯、鄧女士一樣,106位病患在此康養,享受家門口的醫療服務。他們中最年長者98歲,最年輕的30歲。院長張聶告訴記者,入托者很多是失能、失智老人,患有慢病需監護及急性期治療完成需后期康復者,醫院分設失能照護區,長期照護、認知障礙專區,慢病康養區3個特色專區,對病人分區精細化護理,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無縫解決了養老人群的就醫剛需。”
成華區衛健局副局長葉茂告訴記者,為了把家門口的醫療服務做實,除了醫養結合,還在加快建設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今年底預計建成2家,到時全區的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做到了區域全覆蓋,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了?!?/p>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盧佳麗 視頻 盧佳麗 供圖 受訪者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劉永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